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动态 > 正文

危机四伏?2018 影响世界走势的“X因素”

 
  2017年12月21日,纽约,寒意渐浓。
 
  参加联大会议的各国代表正在逐渐离场,这个会场里,刚刚通过了关于耶路撒冷地位的一份决议——反对美国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要求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通过谈判决定耶路撒冷的地位。
 
 
  △2017年12月21日,联合国大会决议要求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通过谈判决定耶路撒冷的地位。
 
  尽管美国总统特朗普、美驻联合国大使黑莉在多个场合公开威胁投票国,强调美国要把大使馆设在耶路撒冷的坚决。但是联合国多数成员仍然坚持,任何企图改变耶路撒冷老城特点、现状以及人口结构的决定和行为都不具备法律效力。
 
  将美国驻以色列使馆迁往耶路撒冷——不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在2017年带给世界的第一个惊诧,却是2017年岁末一个令世界困惑的信号——这个正在寻找“确定性”的世界,可能仍将处在令人不安的“不确定性”之中。2018年世界大国领导人的国际政治日历上,写满了变局二字。
 
  美俄关系走向何方?
 
  大国关系中,美俄关系纷繁复杂,潜藏着巨大变数。一方面,是美国国内纠缠不休的“通俄门”;另一方面,是美俄之间围绕着叙利亚展开的明争暗斗。
 
 
  随着2018年俄罗斯总统选举的再度来临,美俄关系的主阵地,也会从大国外交,转向两国内政的不同场合。
 
  朝鲜半岛滑入战争漩涡?
 
  大国关系的舞台上,永远有地区热点的背影。而在众多危机中,朝鲜半岛被认为是最可能引爆战争的地区。
 
  朝鲜半岛局势在2017年中不断走向示强与对抗的恶性循环。尽管联合国多次出手制裁,但是不安全感在朝鲜半岛一直在不断加深。
 
  和平希望未湮灭,动武选择不能被接受。这种理念如何得到更多的共识与认同,将是朝鲜半岛走向的关键。
 
  欧洲继续“纠结”?
 
  即便是逐渐从地区热点中抽身自保的欧洲,2018年也面临各种层面的考验。
 
  发端自2016年退出欧盟的冲动,英国在开启这一进程的时候,特蕾莎首相就直接面对着民意的分裂、欧盟的抗拒。这种分与合,救赎与自救的纠结,同样困扰着年轻的法国总统马克龙,和艰难组阁的德国总理默克尔。
 
  2017年欧洲经济复苏尚未完全明朗,2018年难民问题将旷日持久。
 
  △2017年12月,法国圣马丁运河两岸满是移民搭建的帐篷。据联合国难民署报道,截止2016年底,欧洲共有656万难民、寻求庇护人员和无家可归者。
 
 
  2018年,欧洲这块曾经贡献了西方式智慧、发展了西方制度,以文明中心自居的土地,又将会如何回答增长驱动、文化融合、非传统安全这些全球化的深度命题?
 
  中东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变局之中也有定局。2017年,全球反恐战场传来难得的消息,盘踞中东旷日持久的极端组织“伊斯兰国”遭遇了决定性的打击。伊拉克等国宣布彻底收复所有被“伊斯兰国”占领的土地,“伊斯兰国”土崩瓦解,垮台已成定局。
 
 
  △当地时间2017年8月28日,伊拉克士兵将IS武装分子赶出泰勒阿费尔,完全收复该组织在伊拉克境内的这一最后主要据点。
 
  尽管极端组织武装人员的去向仍然是全球各国反恐机构的关注焦点,但在2018年,中东这块土地上的反恐枪声,恐怕会被巴以之间的另一种“噪音”所取代——全世界瞩目的耶路撒冷归属问题,似乎昭示着2018年中东局势的叠加。
 
  叙利亚背后的大国博弈,也门背后的海湾角力,耶路撒冷归属引爆的再一次巴以碰撞,2018年,中东地区主要矛盾已从反恐转向阿拉伯世界内部的对立。
 
  此刻世界上,正如中国外长王毅所言,政治家的判断力、领导力和行动力比黄金还要宝贵。
 
 
  2018,这个世界仍然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但我们终归开始逐渐厌倦所谓的“后真相”。
 
  联合国大会在12月21日关于耶路撒冷的决议,仿佛是一个证明:这个世界终归会相信,至少在和平与发展、繁荣与文明的道路上,在“一带一路”上,在金砖世界中,同行人永远比陌路人要多。这也是一个经历了冰与火的世界,在权力以外一直留存的更加珍贵的信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