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飞速增长的几十年里。教育,成为中国普通民众跨越阶层最好的“阶梯”。然而站在我国大力开展教育普及的风口,职业教育虽曾被誉为立国家竞争力于不败之地的“秘密武器”,但在国家的工业急速发展前行的当下,技术人才的匮乏却正在成为这股潮流中的最大“阻力”。
据人社部、工信部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显示,国内10大重点领域2020年的人才缺口超过1900万人,2025年这个数字将接近3000万人,缺口率高达48%。而人才缺口问题,在智能制造、心理咨询、应急管理、公共营养师等朝阳行业领域则表现的更为严重。
以心理咨询行业为例,早前国务院办公厅所印发的《“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提出要完善心理健康服务,健全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事实上,与巨大的市场相比,国内的专业心理咨询师缺口很大,经历过正规、严格的专业学习培训者则更加有限。据估算,中国约有140万的心理咨询人才缺口,而目前,仅有3万—4万人从事专职或兼职心理咨询工作。
而在智能制造行业,上述人才缺口的问题同样尤为严重,处于传统制造和信息技术的交叉领域的智能制造,既需要人才拥有专业技术设备的能力基础,也需要信息系统和数字化工具的偏软性能力,此外对推动变革的创新力、领导力、学习力、沟通力等软性技能也有较高要求。
但据艾瑞咨询的相关数据报告显示,从2012年开始国内制造业的潜在适龄人口数量变化为负数,持续到2021年底制造业潜在劳动力市场平均每年减少700万左右的适龄人口,并且这一现象或将维持10年以上。2025年,人社部对智能制造的人才需求预测900万人,人才缺口或将达到450万人。当人才的高要求和人才培养储备不足之间出现矛盾,无疑将进一步加剧人才因素对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的束缚。
在应急管理人才以及公共营养师两个领域的人才需求及储备情况更是如此,虽然国家陆续出台了相应政策予以扶持,但人才培养体系的不完善和大量的人才缺口依然制约着行业前进的步伐。
究其原因,既有需求侧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带来的人才需求的变化,也有供给侧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结构失衡。人才供需不匹配的矛盾,造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两难并存的局面。事实上,随着时代变迁,知识在加速流动的同时,也在加速迭代,同时也让职场对于人才的要求不断迭代,当原有的职业边界被打破,职业教育也就成为了破题的关键。
那么在人才的供给侧改革的当下,职业教育应当如何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作为在职业教育领域深耕18年的职业培训机构,优路教育给出了它的答卷。这份来自职业教育机构的答案也将决定着自身和相关行业的未来。
在职业教育改革浪潮下,教育机构“焕发新生”
追溯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经从过去八九十年代的精英教育阶段,过渡到2000年之后的大众化阶段,现阶段已经发展成全球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最多的国家。与此同时所带来的的问题也显而易见,据统计,国内以研究生和本科生为代表的研究型人才培养比例接近60%,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但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却始终未形成完善的体系,这也就导致高等教育毕业生包括青年人口就业问题就显得格外突出。
在此背景下,市场缺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的职业教育,理所当然就成为了破局的关键,然而如何才能破局,除了国家政策的扶持,更需要相关职教机构时刻保持与时俱进的思维,才能在产业和市场的瞬息万变中准确找到前行之路。
在优路教育看来,过去的职业教育只注重某一专业领域的知识或技能的学习,但随着数字化经济的如火如荼,现在已经进入到了至少拥有两种专业技能,能将多门知识交叉融合的复合型多元化人才的时代。大量涉及场景、产业融合的工作机会将被释放。以智能制造为例,不仅需要IT部门的专家,也需要制造领域的人才,当然最好的是既懂技术又懂产业的复合型人才。
也由此,一次性的教育学习,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职业技能的要求。根据优路教育提供的数据显示,过往近十年的学员有一多半都是在职人员,这无形中说明,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保持终身职业学习的重要性。同时这也意味着职业人才的供给侧改革已经开始,只有至少拥有两种专业技能,并能将多门知识融会贯通的高级复合型、“两专多能”的多元化人才,才是企业需求的主流。
需求端的变化,也为职业教育行业带来新的机会。自2019年以来,国家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政策,与时俱进地构建更开放、灵活、高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22年12月,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再次明确职业教育发展要逐步实现功能定位由“谋业”转向“人本”、改革重心由“教育”转向“产教”、发展路径由“分类”转向“协同”的三大转变。2023年6月《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颁布,进一步地提出了“政、企、产、校”四方共同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目标。
回望职业教育的整个发展历程,每一条政策的背后,都蕴含着足以改变当下职业教育应用场景的底层逻辑,也带来了更加多元融通的办学场景,哪家教育机构能率先完成由就业到学习的导向转变,拿出复合型多元化人才培养方案,就能继续在新时代乘风破浪。对此,优路教育无疑有更前瞻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