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国际国内农产品供给相对充裕的情况下,我国持续在农业供给侧结构发力。此前,国家中央一号文件甚至把优化产品产业结构作为农村的首要工作加以部署。
近些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也面临不少问题,例如,农产品供求失衡、要素配置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乏力等。这些问题,其背后反映的是供给侧结构性问题,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农业问题专家表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农业结构转型升级上着力,目前我国的农业结构主要是由过去解决温饱诉求导致的,必须想办法让农业发展实现由主要满足农产品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与国外相比,总体上,我国农产品生产是数量有余而质量不足,导致竞争力不足,与此同时,一些真正的需求却得不到有效的满足,增加产量与提升品质的矛盾亟待破解。因此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其中“发展规模高效养殖业”成为养殖业的主要方向。
近年来,我国生猪、肉禽养殖的规模化程度有了较大发展,但总体来说,市场经营主体是以散户为主,规模化程度偏低。以生猪养殖为例,目前,我国的生猪生产情况是农村散养户数量居多,大部分养殖户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养殖意识不强,无论养殖场建设、防疫条件,还是良种引进应用都比较落后,缺乏市场意识和长远规划,先进的科学养殖、疫病防治技术也得不到推广应用,抗风险能力不强,养殖效益不高,生产效率较低,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发达国家生猪产业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养殖规模化是稳定其生猪生产和价格的重要因素,规模化养殖不但可以显著增加经济效益、加强抵抗市场风险能力,而且是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的必要基础。基于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因生猪疫情的影响、养殖繁育、饲养技术以及政策引导等因素,我国生猪养殖已逐步由散养向规模养殖转变,规模化养殖已成为必然趋势。
“中央一号文件将养殖业‘规模’与‘高效’相提并论,是一大亮点。”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国际情报研究室副研究员朱增勇说。一号文件提及稳定生猪生产,优化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区域布局等事项,这被外界认为,生猪养殖行业正在迎来转机。
政策在大力支持及利好农村发展的同时,对于生猪养殖行业来说,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未来生猪养殖行业将会进一步整合,规模化养殖场陆续扩建,这种变化带来的一种可能,是规模养殖占比率提升,生猪行情亦将趋于稳定,猪周期或逐渐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