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光山县城西部的马畈镇西北部,有一个村叫汪乡村,该村中部横亘着一条南北向的岗岭,东西都是冲田,基本也是农田,在这条岗岭上坐落着一条古老的集市——王屠店街。
据清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光山县志》和1936年《光山县志约稿》记载,王屠店集市原为“城西七十里高徐寺保,西接罗山县界”。
王屠店街,南北长约有3华里,街道宽约10米,最窄处只有8米多,是马畈镇西北的主要集市,除了马畈镇西北片6个村村民要到王屠店街进行商品交易外,还吸引了罗山周党镇、庙仙乡的一部分群众前来进行商品交易。
王屠店街上原来设有营业所(农行)、信用社(农商行)、邮政所、兽医站、粮管所、供销社、食品经营处、税务代征处等,各职能部门设点办公,商品、农产品交易活跃。
二十年前,街上还有很多明清建筑,现在基本上都拆除建成二层、三层楼房,明清时代的青砖黑瓦马头墙很少见到,尤其是明朝中期建的陈氏祠堂也被拆除,现在成了汪乡村部办公场所。市场经济的大潮带给人们美好生活的同时,却少了些许对历史文化遗迹的留存。
王屠店街名到底是怎么来的呢?街道周围住着很多陈姓、邹姓、史姓村民,王姓村民很少,而名字却叫王屠店呢?
笔者调查了很多当地人,没有人能给出准确答案,有几位八、九十岁的老人也表达的不确定。直到近年,笔者寻找到一本王屠店陈姓于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修的《陈氏家谱》,谱上记载了王姓屠夫,名:王空,帮助一陈姓人家渡过生活难关的佳话。
明朝初期,因战乱带来的创伤急需修复,实行鼓励农耕和手工业,让人民安居乐业,达到巩固政权的目的。王屠店街上有一王姓屠夫“立当铺、屠猪羊、丁兴财积,仁且势尊”,王姓屠夫在当地很有名气,讲仁义,守诚信,乐于助人,声誉很好,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王姓屠夫,就把这条街道叫王屠店街,一直流传到现在,几百年间一直沿用,没有中断。
通过寻找这条街道名字的由来,使我深深认识到,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的古训,假丑恶只会昙花一现,真善美生命力强大无比,万古长青,不因生活美好而遗忘,不因岁月流逝而淡化。王屠夫解危济困,助人为乐的精神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