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份2018届互联网校招高薪清单在朋友圈流传,清单显示了众多知名互联网企业技术类岗位的年薪水平,动辄30万以上的年薪引起大家关注。特别是研究深度学习、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岗位火爆,在网传的清单里,年薪25万已经是“白菜价”。
资料图:求职者在招聘会上
那么,这份清单到底是怎么来的?这些高薪是真是假?今年的校招,实际情况又如何呢?
技术性岗位受追捧,人工智能确实热
先来看看这份网上爆红的清单,这是一个叫“校招薪水”微信公号发布的,统计了2018届互联网校招高新企业,包括微软、Google、腾讯、大疆、海康、华为、网易游戏、阿里巴巴、滴滴、百度、今日头条等20多家互联网企业,给校招开出的年薪水平均在30万元以上。
其中,谷歌中国的人工智能岗位年薪最高,达56万元人民币;其次是微软的算法工程师岗位,年薪51万元;第三位是谷歌的算法工程师岗位,年薪50万元;排在第四、第五的是腾讯公司的基础应用研究(SSP)岗位和腾讯云后台研发工程师岗位,年薪分别是45万~50万元、32.4万元。
记者从交流校招的QQ群里了解到,这份清单上曝光的薪资,实际上属于比较高的水平,并非应届生的平均水准。目前曝光的高薪岗位多为算法工程师、研发工程师、软件工程师等技术性较强的岗位。
不同企业的薪资水准相比去年有所浮动,阿里、美团、京东等都有所提高,但华为却降薪缩招了。
这个校招QQ群聚集了在杭各大院校的毕业生,记者选取了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这个专业毕业生的年薪基本属于目前校招中最高的。但不同学历之间也有较大的年薪差距,其中本科应届生通常是接近20万元的年薪;而对硕士生来说,20万元以上的Offer是比较普遍的情况,通常年薪约为25万元左右;而博士生则有更高的待遇,通常比硕士生年薪再多10万元左右。
一位浙江大学2018届人工智能领域的博士应届生告诉记者,今年的校招“总体而言比去年校招的薪资有上涨,人工智能今年确实比较热。”这位博士是研究人工智能中的计算机视觉的,从去年开始已经在阿里的AI实验室实习了。他目前拿到的年薪在40万元以上。
“校招薪水”小程序,是浙大毕业生开发的
那么,网上爆红的这份校招薪资清单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其实它是来源于一个应用程序,昨天,记者采访了这个程序的开发者——浙江大学计算机专业2017届毕业生,网络ID“塔尖的蜗牛”。
“我去年参加求职招聘的时候,就遇到了困惑,主要是个人定位问题,也想了解感兴趣的行业的薪资,但是并没有提供这些信息的平台。另外,不同城市的校招时间是不一样的,例如西安就很早,浙江比较晚。如果应届生之间可以有信息交流的话,可以让求职更透明。有的互联网公司薪资是浮动的,不懂行情的容易被底薪招进去。”
于是,“塔尖的蜗牛”就自己开发了一个信息交流的小应用,在一些高校里传播。
这个应用可以让用户以匿名的方式爆料各大企业不同岗位的校招薪资水平,目前大约有百万的访问量和一万多关注用户。
爆料的信息会被用户评分“可信度”,可信度越高的信息,准确度越高。例如,阿里巴巴杭州的算法工程师岗位,爆料的薪资是27.2万元,这条信息的可信度评分有27分(基础分3分),说明至少有24人给这条信息好评,认可其准确度。
“我不要求用户注册,也不会保存他们的信息,所以没有隐私泄露问题,这是一个基于信任的信息共享平台。”“塔尖的蜗牛”告诉记者,“大部分用这个小程序的是程序员。”
所以这份校招薪资清单,大家也不必太当真,只是一个程序员之间交流的信息平台而已。
追访
互联网薪资赶超传统优势行业
互联网校招的行情究竟有多高?对于最为炙手可热的人工智能岗,开发人员入职年薪是否可能高达50万?年薪25万元人民币是否已是起步价?昨日,北京青年报记者就此话题联系多家顶级科技和互联网企业,但截至发稿,均未获得明确回复。
不过,有行业人士告诉北青报记者,今年的校招刚刚开始不久,通常来看,新一季的校招要持续到12月左右,现阶段各家企业“正在抢人中”,所以行业方面的整体情况还要等一段时间观察。从2016年校招来看,互联网薪酬已具有超出其他行业的较明显趋势,其中,腾讯、阿里、百度、京东等继续领跑。
有来自第三方的数据信息显示,2016年腾讯对技术类研究生开出的工资是1.2万元×16~1.8万元×16,年薪最高可达28万;阿里对技术类人才的薪资为1.3万元×15~1.8万元×15;百度对开发类人才开出的待遇是1.3万元×14.6,不过百度2016年校招略有缩减。值得一提的是,搜狗、去哪儿以及O2O领域风头正劲的新美大等公司也直逼第一梯队,搜狗和美团都开出1.3万元×15~1.6万元×15的待遇。
互联网企业的强势发展让他们在人才争夺战中开始脱颖而出,薪酬待遇逐步高于传统企业,“除了舒心的办公环境,互联网企业还开出了学生们无法拒绝的高额年薪”。上述行业人士分析指出,2016年校招来看,月薪基本在0.6万元~1.8万元。相较而言,包括地产等行业已不再像前两年的势头高企,给出的毕业生薪资大多中规中矩,月薪在0.5万元~1万元间浮动;自带光环的顶级财会事务所也已经多年没有大幅上调,薪资在0.85万元~1.3万元;通讯业最高年薪也不过10万元。
观点
“高薪清单”并不具普遍性
“50万招人工智能开发岗,有可能,但类似几十万的薪水其实并不具有代表性。”知名人才招聘平台前程无忧的高级经理王剑昨日接受采访时告诉北青报记者。
在互联网公司还没有大跨步兴起的时候,前些年一些咨询公司、投行,也能给毕业生开出很高的薪水。而如今,互联网公司已经接替原先的外企、“四大”,包括华为等本土企业给出的待遇已经在赶超,原先的部分外企、顶级事务所,现在从待遇看已经不具备此前那么明显的优势。
但王剑同时指出,无论是当时读商科的还是现在读计算机的,这些最为耀眼的高薪水一定都是给到最为顶尖的应届生,是最优秀、最受“追抢”的人才或者当时最为热门行业的代表。另一方面,即便从现在来看,真正掌握最为前沿的技术,比如清单中提到的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这样的顶尖技术人才从毕业生人群看也是人数不多的。
所以,类似这样的“高薪清单”如果有一定也是针对特殊职位,是相对比较顶级的薪水,“平均校园招聘肯定达到不了这样的水平。”王剑表示,即便在互联网企业里,技术岗的薪水通常会高于非技术岗,这一点也是毋庸置疑的,对应来看,技术背景/软件开发专业的优秀人才来看,20万年薪是有可能的。但互联网企业里也不一定都是高精尖的职位,换句话说,普通的毕业生刚入职,多数情况下不会就拿到3万、5万的薪水。
另据麦可思研究院今年发布的2017大学生就业情况数据显示,2016届大学毕业生月收入为3988元。其中,本科院校2016届毕业生月收入为4376元,高职高专院校2016届毕业生月收入为3599元,均高于城镇居民2016年月均可支配收入(2801元)。从薪资收入看,互联网开发师(月收入6500元)与“计算机软件应用工程师”(月收入6142元)、网络设计师(月收入6128元)领跑2016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前50职业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