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文化 > 正文

坚定文化自信 奏响现代矿业时代强音

 它是无形的,但它让冰冷的物质有了意义;它是一个民族的重量、一个国家的分量、一个社会的体温;它传承历史,更牵起未来,它就是文化。一个忽视文化的国家,无法摆脱对未来的恐惧,很难在世界的风云变幻中行稳致远。

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这条文化长河中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矿业文明。矿业文明是人们在建设、改革创造中形成的特色文化,是社会文化强有力的佐证。矿业文明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文化魅力独特。从石器时代到农耕时代,再到工业时代、信息时代,这些文化产生都对矿业有着不同程度的依赖,可以说人类文明的一次次飞跃中都有着矿业的身影。

  矿业文化既是引领地质找矿突破、保障地质事业科学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更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刚刚成立,我国百废待兴。地质工作搞不好,万马不能前行。当时李四光等老一辈地质工作者,克服种种困难,深入探索,推动了地质科学的长远进步和发展。这一时期,形成了以“李四光精神”为代表的地质文化,其核心内容就是“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坚持真理的科学品格、强烈执着的创新意识、诲人不倦的师表风范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在李四光精神的基础上形成的“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三光荣精神”被誉为地质之魂,在它的影响下,几代地质工作者奋发图强,为我国能源资源保障、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建设立下汗马功劳。其精神核心是,要求地质工作者从国情出发,正视地质工作的客观环境和生活条件,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在物质上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在精神上要奋发向上,勇于改革探索;在品格上要提倡先人后己,廉洁奉公。

  上世纪八十年代,“铁人精神”鼓舞了一代人,为我国第一口油井顺利产出原油起到了积极作用。2011年,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被国土资源部、中共浙江省委授予“全国模范地质队”荣誉称号和“地勘先锋”荣誉称号,为国土资源系统和地勘行业树立了精神示范和行为标杆。

  这些富有时代特征、特色的宝贵文化财富,脱胎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同时又在新形势下不断进行着再生再造、凝聚升华,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矿业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刚性需求与矿产资源供给刚性制约的矛盾日益凸显,地质行业管理面临“破解两难”、“凝心聚力”、“树立形象”等重大课题。矿业文化强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正是其重获新生的内生力量之源。

  新一届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确立地质调查工作“全力支撑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精心服务国土资源中心工作”的基本定位,构建了“十大计划60项工程300多个项目”的业务布局,确定了地质科技创新的基本思路,地质调查工作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文化的力量是思想的力量,是精神与信仰、理想与信念的力度。针对当前地质工作队伍精神状态,针对新时期地质工作者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基于新时期地质工作实践,在2016年1月召开的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上,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确立了“责任、创新、合作、奉献、清廉”新时期地质工作者的核心价值观,它既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也与“三光荣”传统、“李四光精神”相承接。

  “科技三会”发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召后,地质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凝聚力得到了进一步重视和发扬。

  2016年7月8日,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书记、局长钟自然以《弘扬优良传统 践行新时期地质工作者核心价值观做合格共产党员》为题,精准阐述了地质文化与地质系统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地质文化是地质系统的灵魂,地质系统的核心价值观是地质文化的精髓,地质工作者核心价值观的树立是地质文化建设的根本所在。”2016年11月8日,在中国地质调查科技创新大会暨纪念中国地质调查百年学术研讨会上,钟自然再次强调新时期地质工作者核心价值观是地质工作者能尽快使自身更加契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精神指引、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

  紧接着,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深部找矿理论创新,一项项震撼性的新突破接连取得。在对相关负责人的采访中,他们无一例外地谈到了“地质精神”、“矿业精神”的引导。

  地矿行业的再度复兴,急需行业文化堡垒的加固与建设。不断赋予地质精神以新的时代元素,让地矿行业每一个“细胞”都拥有危机意识和大局意识,正确认识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从而自发地去维护、升华、创造。

  地勘文化是矿业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矿业文化进步发展的具体表现。应大力推进矿业文化建设,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抓好矿业文化的思想建设和管理,用先进的文化占领阵地。

  大力推进矿业文化建设,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党员、劳模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广大员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要坚持领导带头,上下联动,加强教育引导,形成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要选树宣传先进典型,宣传矿业的奉献精神,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

  大力推进矿业文化建设,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创建。要提高煤矿工人的整体素质。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激励矿工向上向善、孝老爱亲,爱矿山、爱矿工。

  大力推进矿业文化建设,必须加快推动矿业文化艺术事业和矿业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深入挖掘矿业的丰厚文化资源,繁荣文艺创作,讲好矿业故事,推出精品力作。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矿业的整体形象。

  当今社会,文化是第一生产力,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生产力,对企业发展所起到的凝聚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辐射作用和约束作用已经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纵观紫金矿业等走向国际的中国矿企,在他们骄人成绩的背后,无不拥有自身特色的先进企业文化。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企业管理者和全体员工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家园。对于矿山企业,要把文化建设工作纳入领导干部目标绩效管理考核,构建文化建设的制度保证,锻造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凝聚全员力量,促进企业发展。要搭建平台,培育企业家精神,激活人的能动性、创造力,打造能源资源行业供给侧改革的生力军,催生更多在国际能源矿产乃至更多重要领域的领军企业、领袖人物,为我国赢得更多的话语权。

  马克思主义是唯物的、辩证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不忘初心”。事实上,地球科学的起源和发展,都是在思考和实践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并从中找出规律。

  矿业不仅是科学的,更是人文的、哲学的。矿业文明是在人类适应、认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球,与地球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过程中创造的文化形态,广义上包括了地球科学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是人类开发、认识、利用和保护地球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它的内涵是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扩充丰富的。

  当今,工业文明社会所积累的社会矛盾尖锐复杂,社会危机、环境保护、资源短缺等问题无法在工业文明模式范围内解决。中国共产党秉持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创造性地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开启新时代的敲门砖,令中国在全球转型发展中具备先发优势,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踏出坚实一步。

  用地球科学的人文精神指导地矿事业发展,实现矿业、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生态和谐的社会发展服务,共建人与其他生物共存共享共荣、富饶健康的地球家园,是矿业行业的哲学使命。

  绿色矿山、矿地和谐理念的提出和实践,城市地质工作在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新“蓝图”开展后所提出的关键数据和规划建议,这些正是矿业文明“从系统整体的观点出发考虑问题”为当前中国社会转型发展贡献的“宝藏”。今后,矿业文明必将在提升中国发展质量中发挥更加关键和独有的价值,成为从“低端供给”转向“高端供给”的必要智力支持。

  新时期,发展矿业文化须尽快完成“人文转向”。要重视地质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创造新的地质、矿业人文精神,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精神指导地球科学和技术发展,为合理和科学地开发、利用和保护地球资源提供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为中国、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地矿文化既是行业文化,也是科学文化、大众文化,是丰富社会公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源泉。将自然科学注入大众文化,同时将人文精神注入自然科学研究与创新,是实现矿业文化传播的当务之急。

  当前,要深化矿业文化理论研究,为矿业文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加强矿业文化平台建设、队伍建设和政策机制建设,形成有利于矿业文化建设的环境;大力加强矿业文化产业化探索与实践,形成一系列文化产品,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要树立全社会对行业的正确认识,让他们成为矿业发展的参与者、拥护者。要将地球科学家、矿业企业家、科普工作者、民间社团组织、大众媒介凝聚起来,培育新时代矿业文化科普传播者。在学校的科学教育体制上,注重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统一。

  “欲人勿疑,必先自信”。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坚定的文化自信,读懂脚下的土地。只要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就能推动矿业文化繁荣兴盛,就能更好地为矿业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力量、道德滋养和文化条件,从而在创新中展现矿业文化永久的魅力,谱写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矿业文化新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