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汶川地震废墟中坚持30多小时获救:活着就很满足
2018-05-04 16:44:48重庆晨报
评论
“她是一个孩子,人生还很长,我们要尽量不让她截肢。”史若飞觉得,保肢是有难度的,但还是要去试一下。“哪怕就保住一条腿,还是会让她的人生不一样很多。”经过详细的讨论和研究,大家认可了他的意见。
手术前,史若飞跟衡永红谈了一次话,告诉她手术有很大风险,保肢有难度。衡永红的一句话给了史若飞巨大的信心:“史伯伯,这条腿我也想保住,我一定配合好治疗,我相信你们医院医得好我的腿!”数小时后,保肢手术成功完成。经过一周的观察、换药,衡永红远端足背血流开始恢复,脚趾活动逐渐正常。
医生助她上学 学成后到急救中心工作
经过重庆市急救中心整个团队的精心治疗、悉心护理,也因为衡永红顽强不屈的意志,她的双腿终于都保住了。
2008年7月25日,衡永红出院回四川继续读书,而这只是她和重庆、和救助她的医生一次短暂的离别。
两年后,衡永红顺利考上了位于重庆涪陵的长江师范学院。史若飞用自己的书法作品参加各种慈善拍卖活动,将拍卖所得善款,全部上交给了急救中心工会,然后以医院工会的名义,资助了衡永红4年的大学学费。
为了督促衡永红好好学习,史医生还悄悄联系过她的大学老师,私下拜托老师好好引导、教育这个孩子。衡永红也很懂事,顺利考取会计证书,在学校表现一直优异,每年都拿奖学金。大学毕业后,衡永红几乎没有多考虑,就决定留在重庆。“这是我的第二故乡,这里有太多我需要感谢和给予回报的人。”她最终通过公开考试,回到了重庆市急救中心,成为这里的一名工作人员。
本报记者 石亨
她有颗感恩的心
好多医护都吃过她带来的土特产
“在治疗期间,我就像是这里最受宠的孩子一样。”回忆十年前的经历,衡永红说自己得到了急救中心医护人员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而地震的伤痛也慢慢被抚平,在伤好的时候,她已经把这里当成了第二个家。衡永红觉得,回到急救中心生活、工作,能让她感觉到身心放松。
读大学时,衡永红每次从家乡来重庆,抵达的第一站都不是学校,而是医院。她会带上好几箱行李,只有小部分是自己的生活用品,其他的都是给史若飞和其他医生护士们带的土特产。史若飞说,“叫她不要再带了,老家过来这么远,太折腾,但她一直坚持。”直到工作后,这个习惯也还没改,急救中心好多医护都吃过衡永红带回的土鸡、土鸭。
如今,衡永红偶尔会在工作间隙去和仍旧穿着白大褂、在医院救死扶伤的史叔叔摆龙门阵。看着十年前病床上那个坚强的女孩已经变成了自己的同事,史若飞心里充满了自豪。
她的十年感悟
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 要用最大的真诚去帮助他人
对于未来,27岁的衡永红并没有什么远大目标,“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她说自己会一直在这些她爱的和爱她的人身旁,做着最平凡的工作。在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时,用自己最大的真诚去帮助他们,“就像十年前,我遇到的那些人一样。”
衡永红说,对于医院广场上那块大石头上的八个字,她有自己的理解:“生命第一,是说生命是最宝贵的。爱的奉献,是指给需要帮助的人默默付出是一种幸福,就如自己得到别人帮助时候所感受到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