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活动 > 正文

右足骨折+50多斤装备,为了中国军人荣誉他拼了

 
  在“国际军事比赛-2017”“侦察尖兵”项目的激烈角逐中,中方队员王帅在右足骨折的情况下,以顽强战斗作风完成比赛——
 
  带伤冲刺,中国军人血性震撼赛场
 
  ■林修强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张圣涛
 
  飞刀出手,一击毙敌;爆破目标,干净利落;撤出战场,悄无声息……
 
  在“国际军事比赛-2017”“侦察尖兵”项目的激烈角逐中,中方参赛队以出色表现赢得各国参赛军人和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最终成绩刚一公布,俄罗斯队队员维克多来到中方队员黄鑫面前,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中国军人,请允许我向你致敬!”
 
  “侦察尖兵”项目以火药味浓而著称,所有课目、流程均按照打仗要求设置。经过严格选拔,陆军第74集团军某特战旅一连连长黄鑫和11名队友,代表中国军队跨越6000多公里来到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参赛。
 
  7月30日,开赛第一天,中方参赛队就经历了不小的考验。
 
  当天上午,“按方位角行进10至15公里”课目的比赛刚刚开始,天气突变,中方队员在暴雨中机降至植被茂密的原始森林。
 
  原始森林本就遮天蔽日,再加上暴雨,能见度不足20米,而队员们除了一个指北针,再没有任何定位参照。
 
  然而,黄鑫却镇定自若,有条不紊地下达指令。翻山峦、过沼泽、穿荆棘……队员们行进迅速,最终以2小时45分钟的优异成绩率先完成比赛。
 
  狭路相逢勇者胜。比赛不仅是能力的比拼,更是意志的较量。
 
  8月8日是“侦察尖兵”项目最后一个比赛日。在当天进行的收官之战——“带实弹射击的5公里急行军”课目中,中方队员王帅在距终点2公里时重重摔在地上。
 
  其实,开赛第一天,王帅就不慎崴脚,他忍着伤痛参加比赛。这回,王帅的脚再次受伤,疼得他直冒虚汗。
 
  “兄弟,能坚持不?”队友们为他捏了把汗。
 
  “没问题!”王帅强忍着伤痛顽强地站了起来。50多斤的武器装备压在身上重如千斤,但他仍然咬牙坚持,奋力前进。
 
  还有1000米!黄鑫取出五星红旗,冲在最前面,大喊一声:“兄弟们,为了中国军人的荣誉,我们拼啦!”
 
  跟着国旗冲过终点后,王帅瘫倒在地。经诊断,他的伤为右足内踝撕脱性骨折。目睹这一幕,曾经上过战场的俄罗斯陆军侦察处处长沙达洛夫向王帅竖起大拇指。
 
  在“侦察尖兵”项目比赛中,中方参赛队最终获得团体第二、4个阶段第二,并摘得“最佳通信兵”“最佳工兵”和“狙击手奖”3项最佳个人奖项。
 
  砺兵,终极赛场为战场
 
  ■刘化迪
 
  项目全、地域广、火药味也够足……七八月间,“国际军事比赛-2017”在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阿塞拜疆5国的广阔赛场燃起战火。
 
  首次在国内承办6个比赛项目、出国参加9个比赛项目,我陆海空军参赛将士不断挑战人体生理心理和武器装备性能极限,共夺得9个团体第一名。
 
  从2014年首次派遣小分队参加“国际军事比赛”以来,我军参赛队一年一个台阶,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军队砥砺前行、能打胜仗的强军风采,和平友好、开放自信的良好形象,放眼世界、发奋图强的进取精神,开放练兵、迈向一流的铿锵步伐。
 
  军事比赛,是和平时期检验军事训练水平的一把尺子和一面镜子。除“国际军事比赛”外,这些年,我军官兵在“勇士竞赛”国际特种兵比武、国际陆军“体能与战斗技能”竞赛、世界军警狙击手锦标赛等各类赛事中,一次次走出国门,与外军官兵同场竞技,增进友谊。
 
  都说赛场如战场,但其中的一个“如”字,也在提醒我们——终极赛场为战场。
 
  能打仗、打胜仗是军队的根本价值所在。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中国军人不会因在赛场摘金夺银而沾沾自喜,而会时刻保持清醒头脑,通过对比看差距,将比赛一流转化为建设一流,把比赛成果转化为实战能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