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活动 > 正文

核弹背包肩上扛,万军之中我独往,美苏便携式核武器列传

原标题:核弹背包肩上扛,万军之中我独往,美苏便携式核武器列传

冷战这个特殊时期催生了无数稀奇古怪的武器,核武器更是在这个阶段得到空前发展。在形形色色的核武器中有一类不起眼却长期被人们津津乐道,有人叫它们“核背包”,也有人称它们“核地雷”,那就是轻型/便携式核武器。美苏在核武器小型化阶段都曾经研制过类似的武器,不过由于运用上的限制,早在冷战后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朝鲜阅兵式上的核背包又唤起了人们对于便携式核武器的记忆

在说便携式核武器之前,先要聊聊北约在50年代初研制的所谓“核地雷”。当时为了防御苏联入侵西德,英国战争办公室在1954年下令开发代号“蓝孔雀”的核地雷,这是哟中重达7吨的核炸弹,结构设计借鉴了皇家空军的“蓝色多瑙河”核弹。虽然名为地雷,但其实这是一种预埋的遥控/定时核炸弹,最大遥控距离为5千米,最长可以设置在8天后引爆。1957年7月,英国陆军订购了10枚“蓝孔雀”并计划部署在西德。在他国领土上埋设核武器自然是毫无顾虑的,但这并不代表西德人民就会同意,这种庞大的核炸弹最终因为技术原因和政治影响而在1958年下马。

英国的蓝孔雀核炸弹

美国这边对这类预埋核炸弹的研究起步更早,但由于技术进步较快,早期的一些不稳定型号很快就退役了。最早的“核地雷”是皮卡汀尼工厂研制的T-1,采用枪式原理,核材料是高浓缩铀,由于爆炸当量难以满足需求,所以并未投入使用。50年代初,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研制了ADM-B核地雷,使用W-7核战斗部,爆炸当量仅有90吨TNT,从1955年至1963年间总共生产了300枚。这两款早期“核地雷”威力较小,体积和重量也相当大,只能有计划的进行预埋,机动性很差。

 

 

W-9核炮弹

鉴于前两者威力较小,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利用W-9核炮弹为基础研制了MK-9/T-4型核弹。MK-9型核弹可拆卸为5个组件,由特种部队士兵携带潜入目标附近组装后埋设。MK-9全重降低到120磅至200磅(约90公斤),已经可以满足作战小组背负使用。MK-9于1957年开始生产一直服役到 1963 年,后来被 W30 型多用途核战斗部和 W45 型多用途核战斗部所接替。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随后还研制了W-30/XM113和W-31/ADM核弹,前者重约840磅,爆炸威力为300吨当量至500吨TNT当量,后者重量相当爆炸威力为1000吨至4万吨TNT当量.

ADM核地雷

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研制的W-45/MADM中型核弹是美军便携式核武器研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MADM重量虽然仍接近400磅(约181公斤),但其安全性和可操作性都得到了很大提升。MADM使用的W-45核弹头0.686米,直径292毫米,重350磅(约159公斤),爆炸威力为0.1万吨~1.5万吨TNT当量。MADM雷于1956年开始研制,1965年正式进入美军服役被部署在驻欧美军基地,生产工作从1962年1月持续到1966年6月,共计生产了约350枚,一直服役到1984年才退役。

 

 

MADM核弹组成部分

美军便携式核武器巅峰的到来还要归功于W54核弹头的研制成功,W54是美国最小最轻的核弹头,其10吨/20吨当量版的重量仅有23.3公斤,完全可以由单人携带。由于重量小,W54被用于多种战术核武器,比如被称作“自杀核火箭”的M-388“戴维”核火箭弹,由M28型120毫米无后坐力火炮或M29型155毫米无后坐力火炮进行发射,射程为2-4公里。而美国空军用于拦截苏联轰炸机的AIM-26猎鹰空空导弹以及AGM-62空地导弹也使用了W54核弹头。采用W54核弹头的便携式核武器则叫做“特种核爆破装备”Special Atomic Demolition Munition(SADM)。

 

 

M388核火箭

SADM全重约68公斤,相当于两枚M388核火箭,这是因为SADM有着更复杂的引信和定时装置,加上需要步兵长时间携带,所以安全性设计更为周密。SADM尺寸为40厘米×60厘米,不过其外还有个玻璃纤维容器,容器一头有解锁和定时的操作面板。 SADM根据爆炸当量不同,分为M-129和M-159两个型号,1964年进入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服役。这种便携式战术核武器可由直升机、卡车、吉普车运载,也可由双人小组携带渗透作战。

 

 

SADM战术核武器

SADM的作战使用也和之前的“核地雷”完全不同,相比那些预埋在苏军进攻路线上的前辈,SADM的使用灵活性更强。由于重量较小,体积适中,携带SADM的特战小组可以通过步行、伞降、机降等方式深入敌后作战,攻击苏军的物资集结地、通讯节点、指挥中心、军政要地以及各类港口、桥梁、铁路、公路等运输线。渗透小组将SADM放置在攻击目标附近后,设置适当的起爆时间然后撤离,虽然这类行动有极大的危险性,但并不意味这是自杀式行动,SADM的使用方式和普通的定时炸弹并无本质区别,只是其威力要远远超过同体积的TNT。SADM一共生产了300枚左右,主要部署在西德境内的美军基地,直到1985年这些小型核弹才撤出欧洲,1992年全部退役。

 

 

SADM外表看上去像个不起眼的垃圾桶

苏联的便携式核武器开发要比美国稍晚一些,但后发优势使得其技术更为成熟,体型也更娇小。这种被称为“超频”-6的便携式核武器开发与1967年,70年代进入克格勃和苏联总参情报局服役。“超频”-6根据爆炸当量不同分为两款,大号的尺寸为60×40×20厘米,全重40千克,爆炸当量为1000吨TNT。小号尺寸为45×35×30厘米的尺寸,全重30千克,爆炸当量2000吨TNT。两种便携式核弹的核材料都选用铀和钍元素,核弹装置被封存在一个类似行李箱的装置中,核弹的保护壳上还有相关的解锁和定时装置,这种武器的使用方法和SADM类似。

 

 

“超频”-6便携式核弹外壳

苏联解体后,曾有消息称70年代制造的132枚“超频”-6便携式核弹中有84枚不翼而飞,这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1998年叛逃西方的苏联前克格勃档案馆馆长米特罗欣更是宣称苏联情报人员曾在美国和西方国家境内偷偷安装了多枚便携式核弹,为此美国政府曾经在全国进行了排查,但没有任何下文。这些耸人听闻的消息多半是噱头,那位档案馆馆长的惊人言论也是为了吸引注意力,但也充分说明这类便携式核武器对于公众有着异乎寻常的威慑力。

 

 

美国展示苏联便携式核武器的模拟结构

便携式核武器虽然是人类制造过最小的大杀器,但由于战术使用的限制,在冷战后期基本都退出了现役。如今各个核大国都未在研制和装备过此类核武器,不过“核地雷”、“核背包”、“核手提箱”的形象倒是反复出现在影视作品中,毕竟这样的题材实在太适合搬上荧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