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活动 > 正文

绝不允许朝鲜半岛生战生乱!中国何以有如此底气?

在朝鲜战场美军为何无法破解我军战术?

朝鲜战场是我军和美军第一次交手,最终结果大家都知道,劣势装备的人民志愿军打得技术装备之强敌没有脾气,我们自己客气的说在朝鲜和美军打了个平手,而美国国内很多人都认为美军实际上是战败了。本文仅从战术角度做一点分析。

一、战术简论

▍▎▏

首先得讲点基础知识,战术是个什么东西。战术的定义有两点:战斗的原则和战斗的方法。

而作为战术载体的战斗,其本质为两个作战体系之间的对抗。

作战体系就是各个武器装备的集合。

因而我们可以把战术分为两个层级,指导体系内武器装备进行战斗的战术,也就是基于武器的战术,我们可以称之为战斗方法;指导整个作战体系进行战斗的战术,也就是基于体系的战术,我们可以称之为战斗原则。(此处仅为简单阐述,详细内容可以参见《到底什么是战术一文》微信公众号“这才是战争”10月9日、10日文章。)

二、我们和西方的认识差异

▍▎▏

掌握了基础知识后我们就可以来看中美方的军事思想差异到底在哪。西方因为历史的原因,特别是因为其掠夺世界的过程中依靠坚船利炮对科技落后地区进行征服,所以军事思想上对基于武器的战术更为重视。这从他们对世界战术史的总结中就可以看出,他们对战术发展的总结完全是武器装备战术发展的总结,每一种战术都是基于各个历史阶段所使用的武器。比如方阵战术、线性战术、散兵线战术等等。

但是正如前面所阐述的,战术并不是只有基于武器的战术一种。还有一种叫基于体系的战术。这种恰恰是我们中华民族所更为重视的,从《孙子兵法》起我们的军事著作就在对指导战争的规律进行总结,而总结出来的战术就是基于武器的战术。比如,致人而不致于人,形人而我无形。争取作战主动权,示形动敌的原则。正确认识各个作战方向,避实而击虚的原则。践墨随敌,以决战事,奇正结合,因敌制胜的原则。等等。从第一部分的简单阐述中我们就可以发现这类战术在几千年时间里没有发生过改变,始终能够指导战争,而基于武器的战术则随着武器的改变不断改变。

这种认识的差异其实就是我们能在朝鲜战胜美军的战术原因。我们举例来看。

从对主动权的争夺来看,两种层级的战术对主动权的争夺都非常重视。但因为认识上的差异,表现上是不一样的。美军认为要夺取主动权必须具有压倒性的优势,这句话没错的。但东方的军事思想认为要夺取主动权不光光是靠实力。如果仅仅依靠实力作战,那战争也没有任何艺术可言。我们中国人认为,要夺取主动权主要的手段是两种先发制人和后发制人,先发制人和西方依靠实力优势夺取主动权的基本思路是一致的。而后发制人更多依靠指挥员的聪明才智对战争规律的把握,主动作为来制造敌人被动进而夺取主动权。这在朝鲜战争中第一次战役和第二次战役之间西线的情况表现最为明显。

三、后发制人——中国的古老智慧

▍▎▏

在第一次战役中,我志愿军虽然取得胜利,但效果并不好,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没能消灭多少联合国军有生力量。这就导致志愿军实际面临的局势并不有利。

一、当时在朝鲜的联合国军实力超过志愿军,志愿军表面上兵力多一点,可火力却弱很多。战争作为体系之间的对抗,实际可细分为体系之间的打击力的对抗。在冷兵器时代讲兵力是有意义的,兵力就代表了打击力,但在热兵器时代,兵力和打击力根本不是一回事。志愿军能产生的打击力远远弱于联合国军。

二、志愿军入朝作战已经暴露,无法像第一次战役那样获得突然性。

三、第一次战役志愿军进攻锐势已到枯竭,此时联合国军反击会对志愿军产生极大威胁。

但正如我以前说过的那样战场形势千变万化,关键在于因势利导,把不利转变为有利。

而上述三个因素正是我们可以利用的。志愿军当时虽然已经和联合国军交手,但实力并没有完全暴露,敌军最高指挥官麦克阿瑟并没有完全判断出来志愿军到底有多少,意图是什么。这正是我们可以利用的,怎么利用?加深他对局势的误判。

所以志愿军在第一次战役最后阶段三十八军夺取飞虎山后主动停止了进攻,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棋,这就让联合国军认为他们阻止了志愿军的攻势,进而认为志愿军兵力并不足,其战斗意图只是保卫边境安全。

于是,在此认识基础上,麦克阿瑟命令加大兵力准备再次向北进攻,并大规模轰炸鸭绿江上桥梁,阻绝我军入朝通道。

这个时候志愿军又走了第二步棋,主动放弃飞虎山等阵地,这下进一步加深了麦克阿瑟的印象,使得他对之前的判断更加确信,共军实力不足,仅是为了保卫国境,并没有向南进攻的意图。

null

而实际上,这个时候志愿军采取的手段就是后发制人,用的是孙子最拿手的方法,示形动敌。志愿军故意让麦克阿瑟看到此时自己的薄弱环节,以此引诱联合国军北上进攻。这就是孙子说的“予之,敌必取之”。为什么敌必取?因为给敌人看到了形势对他们有利。

这是志愿军争取第二次战役主动权的第一招,当然仅仅让联合国军看到有利是不够的,必须把联合国军的行动变成对志愿军有利才行。

因此志愿军的第二个出招必须着眼于此。在当时的情况下怎样做才有利于志愿军呢。一必须让联合国军放下戒心,对我实施纵深攻击,二在敌实施纵深攻击时找到联合国军中薄弱环节韩军,从其处打开战役突破口,三打开突破口后坚决进行穿插迂回分割敌军。

在这个认识基础上,志愿军逐步减少反击力度直至停止对联合国军推进的反击,进一步加深敌军之前对我军的误判,中国人兵力不足,已经无力反抗了。这一招,配合战场的形势使用,起到很好的效果。先逐次阻击,再减少反击的力度,再停止反击,再直接北撤,造成了我军没有决心来抵抗联合国军攻势的假象。

因此麦克阿瑟认为,志愿军当面兵力不足,而轰炸使得志愿军已无法得到后援。于是,联合国军改变战役初期小心谨慎的做法,开始急进,来追击他们想象中逃跑的中国军队。麦克阿瑟甚至发出了“在圣诞节前结束战争”的狂言。

这样一来实力占优本应牢牢把握主动权的联合国军反而失去了主动权。这个时候联合国向北攻击,继续深入,其后方就变得空虚,这是一;二,联合国军向北急进,侧翼就变得薄弱。这两点结合在一起,志愿军就可以在其露出破绽的侧翼猛攻,形成突破,再进一步向空虚的后方插入,这样子就能够迂回敌后路。因为敌向前猛进,其前沿就和后方形成一个间隙,如果这个间隙小,其预备队就有能力填充进去,可拉大了,预备队的兵力就不足以填补。所以,主动权会在志愿军对其侧翼发起突破时易手。

null

而志愿军诱敌深入,利用这段时间补充了粮弹,已经恢复了入朝前的战斗力,反击的时机成熟了。随即志愿军突然加大在战场正面的反击力度,在联合国军右翼韩军7、8师处实施侧击,一举打开联合国军作战体系的缺口,并迅速向敌后方猛攻,切断敌军退路。最后在敌右翼大获成功,左翼却因为武器装备的差距受敌阻击,未能完全形成合围,使联合国军还保有一条逃生通道,但已经取得辉煌大捷。美国国内哀叹,这是美军历史上最大惨败。

null

此战最可惜的是,志愿军的装备水平实在太弱了,如果有和美军同等装备,此战就可以一举歼灭联合国军主力,决定整个朝鲜战争局势。

我们反过来总结,按照西方的理论,装备落后的志愿军是不可能赢得此战胜利的,因为在他们的理论中绝对优势的武器装备可以决定战争胜利的。

但是志愿军用东方的智慧给他们上了一课,志愿军遵循的就是基于体系的战术中第二条原则主动权的争取,采用后发制人的战术,把整个战场态势引导到对志愿军有利,然后再出手一举夺取战役主动权,从而赢得胜利,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奇迹。

而在对主动权的争取中,后发制人的战术正是我们中国几千年来智慧的沉淀,当年孙武子凭这手示形动敌、后发制人的绝活,以三万吴军击败十多万楚军,差点灭亡楚国。同样的兵学大家尉缭子佩服的五体投地:“有提三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武子也。”

在基于体系的战术上,西方跟我们的差距可不是一点半点。直到现在,美国、韩国等战史还认为他们在飞虎山一线阻止了志愿军攻势,这个认识非常好,就让他们的军人和国民被这个认识继续误导下去好了。

四、仅仅是个小结

当两支军队训练水平、装备水平相当时,这意味着两支军队基于武器的战术水平基本一致,那么来决定战斗胜负的自然要依靠基于体系的战术。

而朝鲜战争证明了,当两支军队训练水平基本相当,装备水平有较大差距,在基于体系的战术上使用更恰当的军队获得胜利的把握更高。并不是仅仅是以上第一战例在说明这个问题,整个朝鲜战场凡是稍有代表性的战例都说明了此点,限于篇幅就不一一展开点评了。

在上述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为什么美军破解不了我军的战术?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军是用基于体系的战术来指导作战,而基于体系的战术本身的层级就高于基于武器的战术,它天然的可以指导基于武器的战术。而美军虽然在基于武器的战术上手段更丰富、威力更强大,但对体系整体的指导上弱于我军,其武器装备威力的发挥大打折扣。在这种情况下,美军无法破解我军战术进而战胜我军自然就是题中之义。

现如今,西方军队越来越重视对指挥官大局意识的培养,这种培养就是在提高基于体系的战术水平。而我军因为以往国力较弱的原因,下大力气提高基础战斗力建设,这肯定没错,基于武器的战术是基础,但决不能忽视我们以往的优势,丢掉老祖宗制胜的法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