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经典阐述中可以发现,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赋予了生态文明建设前所未有的重大使命。回顾十八大以来的生态文明建设,从理念创新、顶层设计到落实实施都取得了重大进展与辉煌成就。
中国特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已经启程
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绝不是一个单纯环境保护战略,而是基于中国智慧,以系统思维探索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生态治理与新文明创新之路。按照“五位一体”的生态文明建设思路,经过五年的时间,一个基于新理念、新哲学、新思维的中国特色生态文明模式已经浮出水面,初步成型。
为了完成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与顶层设计,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文件。从十七大提出的“两型社会”生态文明到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的生态文明,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一次重大创新与飞跃。从“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建设再到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使中国生态文明战略再度深化与创新。到目前为止,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已经成为一个集理念、使命、任务与制度为一体的顶天立地的伟大战略体系。
十八大之后,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发布了两份重要的“姊妹篇”文件:《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这两个文件将“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建设大战略,给予从理念到思路,从目标到制度创新的系统规划与落地。在此之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使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系统纳入到中国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的战略之中。这标志着决定中国未来发展命运,引领中国未来发展的生态文明新时代已经开启。
十八大提出的基于东方智慧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得到了国际社会与联合国的高度认可与赞同。2013年2月,联合国环境署第二十七次理事会就通过了《推广中国生态文明理念》的决定草案。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甚至被国际社会认为是能够从根本上化解环境危机、给世界未来带来和谐共赢的“中国方案”。
污染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重拳出击遏制不断蔓延的污染势头,是生态文明建设迫在眉睫要处理的问题。五年来,为了遏制污染蔓延的问题,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治理污染的制度法规。从2015年元旦开始实施的被誉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到2016年12月印发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以及2017年开始启动的最严格中央环保督察行动,都用实际行动向全国人民表明了中央对遏制污染、治理环境的决心。尽管中国治理环境还面临着重大挑战,但五年来取得的重大成就使污染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城市空气质量问题,2016年京津冀地区PM2.5平均浓度与2013年相比下降了33%、长三角区域下降31.3%、珠三角区域下降31.9%。在水污染防治方面成效显著,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I-III类水体比例增加到67.8%,劣V类水体比例下降到8.6%。在减排方面,2016年我国单位GDP能耗、用水量分别比2012年下降17.9%和25.4%,主要污染物减排效果显著。最近五年来,我国年均新增造林超过900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此外,我国还恢复退化湿地30万亩,退耕还湿20万亩。耕地保有量2015年达到18.6亿亩,高于2010年的18.18亿亩,确保了18亿亩耕地红线。在综合碳排放上,《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显示,2016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同比增长0.1%,而中国碳排放同比下降了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