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育儿方面,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的研究部长石井太说,新生儿数量再创新低的主要原因主要在于,人们认为抚养和教育子女费用和负担过高,因此无法按理想中的数量生育更多孩子。
和过去不一样的是,孩子得上学到二十多岁才能步入社会上班,对比以前十几岁出去打工养活自己已是天然之别。由此可见,日本年轻人也并非不想生,而是不敢生。
同时,日本年轻人看着自己父母亲辛劳的生活,越来越不愿意结婚,晚婚年龄一再推高。
男人觉得自己婚后就像是一部挣钱机器,拼命努力,还满足不了一家人的美好生活。而女人们也感觉到结婚生子,整天呆在家里伺候孩子伺候老公失去人生的价值。所以,无论男女,更愿意去享受一种自由自在的单身生活。这导致日本男性平均每4人中就有1人、女性平均每7人中就有1人终生未婚。
他们越来越倾向于不结婚、不生子,因为他们觉的这会让自己增添一辈子的负担,他们更倾向于过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一个人独居、蜗居。
低出生率带来的一个大问题,就是消费萎缩。
日本的年轻人对于买车、奢侈品之类的消费被嗤之以鼻;「宅」文化盛行,一日三餐因陋就简。
虽然随着互联网与物联网时代的到来,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但是,除了一部手机,其他商品再也调动不起年轻人购物的兴趣。看不到年轻人买汽车,看不到年轻人买房子,LV包包没人碰,电视机销量大跌。你如何宣传大拍卖、大出血,年轻人就是心不动、脚也不动。年轻人数量逐年减少,消费市场更加趋于饱和和低迷。
你有没有车,有没有房,对于许多日本的年轻人来说,是毫无意义的话题。东京这么一大国际大都市,85%的年轻人结婚时租房子结婚,只有5%的年轻人买汽车,这种地域物质的低欲望,使得银座街头的奢侈品变得毫无价值。
报道称,日本政府已把提高日本的出生率作为首要任务,近日还批准了一项有关免费学前教育的预算案,为扭转低生育率的局面迈出了第一步。
日本新生人口数创新低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针对这一现象,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日本社会学专家宋金文分析指出,导致日本出生率创新低的最主要原因还是育儿成本太高。儿童的抚养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支撑,已经成为年轻人的负担。此外,日本的社会结构性因素也在变化。比如婚姻观、就业压力、理想家庭模式的变化等。多元化的价值观导致婚姻成为一种个人的行为选择,这样一来,各种为防治人口减少而实施的社会政策基本无效。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倪月菊认为,出生率再创新低使日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一是给本来就捉襟见肘的日本财政带来巨大的压力,少子化和老龄化现象的持续,意味着未来更少的劳动人口将供养更多的退休人员,社会保险的压力进一步增大;二是未来日本面临更大的劳动力缺口,人件费会持续上涨,这也意味着制造业或服务业的劳动成本将大幅提升,给日本经济增长带来更大的挑战。
在中国外交学院外语系副教授丁曼看来,日本社会目前正在尝试通过社会5.0体系来应对少子、高龄化课题,但这一社会难题是不是仅凭科技就能解决让人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