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三农 > 正文

讲出三农“好故事”吸纳乡村振兴资源

  随着越来越多新技术整合运用在电子商务、货运物流、支付渠道等领域,人、财、物、信息等资源流通融合的效率大幅提高,生产端直接对应消费端的商业模式越来越成熟,天南地北的农业产品走入千家万户的便利程度是前所未有的,这为“三农”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也折射出现代农业大有可为。不过,现实生活中,大众对农民、农业、农村的认识还停留在过去,普遍认为在农村当农民干农活是没有出息前途的,这变成了实施振兴乡村战略的一大现实阻力。
 
  如何应对和解决这种问题?新闻中的农村苗木生产基地能够吸引大学生来实习,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乡村振兴要吸引人才,不能埋头苦干,更不能只干不说,关键要善于把新时代当农民、下农村、搞农业的“好处”广而告之,要把新农村建设的“实惠”奔走相告,让社会大众看到与过去的旧农村相比,新农村的生活蒸蒸日上,从事现代农业有种种“利好”,而且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大把。尤其是要注重搜集现实中成功经营“三农”事业的人物、案例,总结好的共性经验,借助媒体信息传播技术,以故事化、励志化的形式,面向社会广泛宣讲,客观展现农民、农业、农村取得的新成绩、好形象,吸引社会大众关注“新三农”故事,重新树立认识,争取获得最广泛的社会认同基础。
 
  这样一来,首先突破了传统的观念桎梏,形成新的理念共鸣,吸纳各类资源到乡村的机会才能增大,无论是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才更有可能主动、顺畅地加入到支持三农经济,振兴乡村事业的队伍中去,离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目标也会越来越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