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滚动 > 正文

【大美秦岭】散文《我与秦岭的故事》

从小至今,我脑海中的秦岭版图如同拼图,一点一点在填补着空白。

外婆是陕南人,结婚后翻过秦岭,跟着外公定居在渭北的一个小村庄里。被外婆带大的我,小时候记忆最深的是外婆抱着我,一遍又一遍地给我讲述她和外公如何推着车翻过秦岭那一道道梁,经过几天几夜不眠不休的奔波,到达她的故乡,每次外婆给我讲述这些的时候,她望向远方的眼睛里总折射出一种特别的光亮。后来,我才明白,那是外婆对故乡的魂牵梦绕。可那时的我,纵使想破脑袋,也想像不出秦岭那横亘中西的庞大身躯与纵横交错。通过外婆的讲述,我脑海里的秦岭版图,耸起了一座座起伏的高低不平的山梁,秦岭站了起来。

后来,秦岭隧道的开通让翻山越岭成为了过往,外婆回家也成了一件易事。在数不清的往返中,坐在车里的我,总是期待着经过秦岭山脉中那一个又一个的隧道,特别是终南山隧道。在灯光摇曳的隧道中行驶,头顶那一盏盏灯光还未及看清便一一向后退去,耳边传来车轮擦地的沙沙声响。忽而,前方远远之地亮起了一点光,进而那点光不断扩大,扩大。心也随之雀跃,直至驶出光与暗的交界处,恨不得把整个身心融入光明。驶出后,透过车窗,目光所及之处阳光灿烂,阳光所照之处,沟壑间山葱木秀,绿树成荫,对于见惯了黄土裸露山表的我,自然被眼前的葱郁所震撼,内心久久不能平息。透过车窗这扇小小的“窗户”,我脑海里的秦岭版图染上了亮丽的青绿,秦岭鲜活了起来。

【大美秦岭】散文《我与秦岭的故事》

 

秦岭七十二峪——大敷峪

年龄稍长一些,父亲带我去爬华山——秦岭山系奇绝之处。经过一夜的攀登,我们登上了东峰峰顶,借着初升红日的光芒,我看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眺望远处,波浪起伏的远山沐浴着晨曦,一条大河静静流淌,水中映着一团火红的太阳。侧身西望,西峰仿佛从平地拔地而起,与地面几乎垂直的峭壁如同巨斧径直劈下。尖锐的山脊犹如刀锋般闪着凌厉的光芒,使人从心底里禁不住为上面行走的人捏一把冷汗。看到这些,让人不禁想起李白那句诗:“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只不过,此处无枯松,只有银白的斑驳的峭壁。通过亲身的感悟,我脑海里的秦岭版图,起伏的山岭之中多了些遒劲的线条勾勒出陡峭山势,秦岭雄伟了起来。

最近,看到一部关于秦岭的纪录片,我对秦岭的认识进一步加深。我看到了秦岭的全貌。镜头推移之下,白云蓝天映衬下的青葱秦岭,雾气升腾,如同人间仙境。我看到了体型庞大的羚牛在一处平地慢悠悠的进食,我看到了憨态可掬的熊猫抱着一把竹子悠然自得。我看到了“东方神鸟”——朱鹮在欢快的唱歌。我还了解到它是我国南北分界线,等降水量的分界线,作为大自然赠予我们东方的礼物,源源不断输送着水汽,改善着空气……这都是我以前所从未了解的。通过资料的查阅,我脑海里的秦岭升起雾气,传来了朱鹮的鸣叫,多了些羚牛、金丝猴和熊猫的身影,秦岭多了些神秘与绝美。

从小至今,我脑海里的秦岭版图的空白不断被填补。我也在不断走近秦岭,读懂秦岭,我读懂了它横跨神州中部的绵延千里,读懂了它养育万物的包容与担当,读懂了它改善空气,涵养水源的无私与宽广,慢慢的,我也觉察到我与它之间早已存在某种联系。我想,我的秦岭版图还未完成,我与秦岭的故事,还在继续。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