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滚动 > 正文

创新传统艺术可以怎么玩?霹雳布袋戏来打样儿!

关于霹雳布袋戏,知乎上某位网友是这样概括的:可归纳为四个字——“一旧一新”。旧,指其传承了传统文化之美;新,指其开辟大胆的创新之路。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文化如何焕发新生、收获年轻人喜爱一直是思考难题。借助录像制作技术,一些以往只能亲临剧场、茶楼观看的艺术表演,如今通过屏幕也能见证其风采。但这终归只是改变了传播载体,却不触及内容核心。

 
\

(照片来自于网络)

霹雳布袋戏则不同,要创新,就要彻头彻尾,开拓出布袋戏发展前所未有的新模式。

 

木偶:更逼真,更灵活

 

传统布袋戏的木偶通常只有30cm高,以木制为主,而霹雳布袋戏的木偶在整体身型上作了优化改良,74-80cm的身长、7-9头身的比例,使其身材和骨架更接近真人。在五官和关节的细节部分,霹雳布袋戏木偶更是做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眼睛从早期的笔画眼演化为玻璃眼;毛发由传统的塑胶假发演进为真实植发;从手指只能弯不能动的木手,演化为五只指头皆能自由抓握的塑胶活手;双脚也从不能弯曲的传统布腿,改良为装设关节后可以飞踢或跪坐的活脚等等。这些对木偶的创新式改造,不仅使木偶在视觉上更具欣赏价值,也能成就更复杂、更灵活的操偶方式,适应剧情需要。

 
\

(照片来自于网络)

以往的布袋戏,木偶造型一般与角色的善恶忠奸特征相关联,而霹雳布袋戏已将生旦净末丑等分类模糊化处理,清一色气宇轩昂、眉清目秀的“花美男”形象,颇受年轻观众喜爱,难怪衍生出了类比饭圈的“磕偶”文化,木偶周边也十分火热。

 

剧本:天马行空的时空架构

 

传统布袋戏的作品,往往担负着社会教化的作用,而霹雳布袋戏则撷取传统布袋戏中剑侠戏的武侠剧情,通过以剧集发展带出故事主线情节并发展出新角色,同时利用重点人物交叉、连接剧情的形式,铺设出天马时空的剧情。

 

霹雳的世界,是一个宏大的江湖。编剧写了三十多年,世界观不断扩大,不断完善,除了有江湖血肉,还融入儒释道三教文化,不同角色间互相牵制、互相维衡,一定程度上寄托着“天下大同”的理念。就像道友所评价的,看霹雳不仅涨知识涨文化,还能滋养精神世界。

 
\

(照片来自于剧集)

运营:走向市场化的独立IP

 

霹雳布袋戏,早已不限于指称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更是一个迈向市场化运营的独立IP,一个代表性文化品牌。

 

从早期的录像带、DVD,到电视播映,再到互联网视频平台,霹雳布袋戏的营运方式一直与时俱进进行更迭。除了剧集本身,霹雳亦着眼国际,2000年将霹雳布袋戏拍成电影《圣石传说》,票房比肩同期好莱坞动画电影。2001年的作品《霹雳英雄榜之争王记》,则被改编为英文版,在美国的卡通频道(CartoonNetwork)上映。

 
\

(照片来自于网络)

为进一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打造霹雳IP文化,霹雳布袋戏还推出许多衍生周边,如木偶、台历、钥匙扣、杯子等等,每一份收藏,都是道友为霹雳投入过的真情实感。

 
\

(照片来自于网络)

可以说,霹雳布袋戏开创的传统文化发展新模式,为其他艺术门类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参考价值。在如今市面上异彩纷呈的文化产品里,它是小众而独特的一个,但领略过霹雳布袋戏魅力的道友都知道,只要打开一集,就会有后面的无数集……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