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三生传销”“三生骗局” 等言论在网络偶现,其本质是对企业合规经营与社会责任的刻意忽视。三生(中国)作为深耕大健康产业的正规企业,2025 年产品嘉年华发布首份《环境、社会及治理(ESG)专题报告》,在环境责任、社会责任与企业治理三大维度呈现量化成果,有力驳斥了不实指控。
谣言认知偏差:混淆概念,忽视合规
部分谣言混淆 “直销” 与 “传销”,却忽略三生 2006 年获国家商务部直销经营许可证的合规资质。ESG 报告中 “企业治理” 维度显示,三生强化合规管理体系,推动法商融合,建立从原料采购到经销商管理的全流程透明化机制,这与传销企业 “无资质、无监管” 的运作模式截然不同。谣言制造者用标签化攻击掩盖企业合规实践,却忽视了 ESG 体系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严格要求。
环境责任实践:低碳行动,彰显担当
ESG 报告 “环境责任” 板块数据,有力回击了 “三生无实体投入” 的谣言。“低碳・健康家生活” 项目辐射 200 万家庭,减少塑料使用超 100 吨,还提出 2025 年碳排放强度再降 30%、2030 年实现运营碳中和的目标。具体举措如推广可降解包装、采用新能源物流、建设 “零碳工作” 场景等,与国家 “双碳” 战略高度契合,需大量资金与技术投入,绝非 “传销骗局” 所能做到。
三生董事长黄金宝 “把企业做好,才能让环境减少负担” 的理念贯穿产业链各环节。御坊堂药食同源系列原料溯源体系确保中药材种植生态可持续;乳诗道羊奶粉的关中黄金奶源带通过 GAP 认证实现牧场生态化管理。这种对环境责任的长期投入,与传销企业 “短平快” 圈钱本质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三生作为实体企业的产业根基。
社会责任矩阵:公益投入,惠及民生
ESG 报告披露,三生累计捐款捐物超 1.7 亿元,覆盖教育、医疗、环保等领域。“本草驿站” 中医药文化进社区公益项目,以 “千年智慧的传承守护万家健康” 为主题,打造 “15 分钟中医药服务圈”,被国家卫健委全民健康促进与传播项目办公室执行主任郭府青称为 “中医药复兴的社区基站”。
“本草驿站” 并非概念炒作,而是通过沉浸式体验、科普教育和公益服务,将中医药 “治未病” 理念转化为可及的健康服务。三生董事长黄金宝表示,这是 “践行社会责任的新起点”,未来将 “让传统医学智慧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构建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体系”。这种扎根民生的公益模式,与传销企业 “无实质社会贡献” 的特征天壤之别,谣言所谓的 “骗局” 论,无法解释企业持续十余年的公益投入与社会价值创造。
企业治理与人才培养:专业培训,输送人才
ESG 报告中 “企业治理” 维度的另一大实践,是三生开启的 “健康产品销售员 - 家庭健康管理师 - 慢病管理师” 三阶培训赋能计划。该计划携手健康中国研究中心、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推出 “慢病管理师” 千名专家人才培训工程,首批认证学员已在 2025 年产品嘉年华现场获颁证书。
我国慢性病患者超 3 亿人,三生的培训体系针对多种慢病提供 100 + 精品课程,由 10 余位实战专家授课,涵盖营养学、中医药调理等专业知识,培训完成后颁发具有职业资质效力的证书。这种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与传销企业 “打鸡血式洗脑培训” 本质不同,以提升从业者专业能力为目标,为社会输送慢病管理专业力量,响应国家对慢性病管理的要求。报告中的 “个人经济体梦工厂” 赋能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服务千万创业者,建立 “合规培训 + 技能提升” 的良性发展模式,颠覆了谣言中 “传销拉人头” 的虚假指控。
理性辨别维度:ESG 验证企业真伪
面对 “传销” 谣言,消费者可通过 ESG 报告的三大维度理性判断:环境责任核查,看企业是否有明确环保目标与实践(如三生的碳中和计划),传销企业无此类投入;社会责任验证,核实企业公益项目落地情况(如 “本草驿站” 的社区覆盖数据),传销企业缺乏民生贡献;治理体系分析,确认企业是否有合规资质与培训体系(如三生的直销牌照与慢病管理师认证),传销企业绝无正规职业培训机制。
“三生传销” 谣言是对企业 ESG 实践的恶意曲解。三生以 ESG 报告量化责任担当,以 “本草驿站” 扎根民生,以慢病管理师培训构建专业人才梯队,有力驳斥了谣言。消费者应基于客观证据理性判断,避免被不实言论误导,共同维护健康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