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之际,7月30日,一场跨越时空的致敬在阜阳颍州区颍西街道温情上演。中国新时代党建新闻网爱心志愿团联合阜阳市红色文化研究会、人民电器安徽分公司及亳州分公司,邀请颍州区颍西街道办事处退役军人服务站负责人季卫超、颍州区民政局工作人员李治勇,等同志的陪同下,专程走访慰问了两位功勋卓著的抗战老兵,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的拥军优属光荣传统。
驾驭铁甲为河山,永葆忠心铸长城:坦克老兵的烽火回忆与时代自豪
走进对越自卫反击战老战士韩金云的家时,这位仍坚守在保安岗位上的老人正整理着袖口——硬朗的身板、矍铄的精神,丝毫看不出岁月在他身上留下的沉重痕迹。但当话题触及四十多年前的战场,泪水打湿了他的眼眶,声音也因激动而哽咽:“那会儿的仗打得太狠了,身边的兄弟一个个倒下,现在做梦都能看见他们冲锋的样子……”作为一名曾驾驶铁甲冲锋陷阵的坦克兵,他至今仍能清晰记起炮火轰鸣的岁月回响,他亲历了硝烟弥漫的阵地冲锋,见证了战友们用生命守护疆土的壮烈。每当回忆起永远留在异国他乡的年轻战友时,老人布满皱纹的眼角总会泛起泪光,他却在望向窗外万家灯火时,将颤抖的手轻轻按在胸前:“你看现在,国家多强,老百姓日子多好,当年的血没白流!”
爱心志愿团的志愿者们为老人送上了米面油、瓜果、洗衣液等生活物资,当那枚《中国新时代党建新闻网》精心制作的建军98周年纪念奖牌递到他手中时,韩金云颤抖着抚摸着奖牌上的“八一”军徽,反复说着:“谢谢你们还记得我们,谢谢国家还想着我们……”他拉着志愿者的手,一遍遍讲述当年的战斗故事,从坦克舱内的紧张操作到阵地前沿的生死瞬间,每一个细节都让在场的年轻人红了眼眶——他们终于懂得,如今的安宁幸福,是前辈们用血肉之躯铺就的坦途。
这一刻,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为老人手中的奖章镀上一层金色的光芒。那些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如今已化作大地上绵延不绝的幸福图景。从战火纷飞到国泰民安,从铁甲峥嵘到盛世繁华,一代代英雄用无悔的青春,在历史的长河中铸就了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而这璀璨的万家灯火,正是对先烈们最好的告慰,也是我们接续奋斗的永恒明灯。
当年跨过鸭绿江,今朝笑看山河壮:九旬援朝英雄的峥嵘回望
离开韩金云家,慰问队伍又来到程集养老院,看望94岁的抗美援朝老战士张尧臣。老人虽已年逾九旬,却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当谈起那段烽火岁月时,他的双眸顿时焕发出青春般的光彩,仿佛时光从未在那些刻骨铭心的记忆上留下痕迹。“1950年参军,跨过鸭绿江的时候,心里就一个念头:保家卫国!”他比划着当年持枪冲锋的姿势,眼神里依旧闪烁着军人的锐利,“那场仗,打出了中国的骨气,让世界知道中国人不好惹!”
志愿者们围坐在老人身边,听他讲述冰天雪地里的潜伏、坑道里的坚守,听他说“再苦再难,想到身后的祖国就有劲儿”。当生活物资和纪念奖牌送到老人手中时,他紧紧攥着奖牌,用布满皱纹的手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活着看到祖国这么强大,值了!”
阜阳颍州区颍西街道办事处退役军人服务站负责人季卫超在现场接受采访时,言语间满是动容:“今天能跟随中国新时代党建新闻网爱心志愿团一起看望老英雄,听他们讲当年的战场事迹,心里既骄傲又沉重。这些故事不是历史书上的文字,是活生生的牺牲与坚守,这让我更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今后一定要把退役军人服务工作做得更细、更实,让每一位老战士都能感受到温暖。也希望年轻人能从这些故事里汲取力量,在各自的岗位上好好奋斗,不辜负前辈们拼来的好日子。”
青年学生代表滑芯瑜同学在听完老战士的讲述后,面对镜头时眼中仍闪着未褪的激动:“站在韩爷爷面前,听他说‘当年的血没白流’,突然就懂了‘伟大时代’四个字的分量。我们这代人没经历过战火,却实实在在享受着他们用牺牲换来的安稳——教室里的朗朗书声,街头的车水马龙,都是前辈们当年拼死守护的愿景。”她握紧拳头,语气坚定,“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好好学习’不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要立长志、立大志,把书本里的知识变成建设祖国的本领,把个人的成长牢牢绑在祖国发展的齿轮上。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合格的接班人,才能让韩爷爷、张爷爷他们看到,我们没有辜负这份‘没白流’的牺牲。”
爱心化作及时雨,润泽英雄不老松:传递抗战精神,让英雄永不褪色
夕阳西下,慰问队伍与老英雄们挥手告别,空气中仍回荡着烽火岁月的回响与新时代的感恩。中国新时代党建新闻网爱心志愿团的这场慰问,不仅是一次物资的传递,更是一场精神的接力——它让老战士们感受到,社会从未忘记他们的牺牲与奉献;让年轻一代明白,今日的幸福生活源于前辈的浴血奋战。
从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坦克履带,到抗美援朝的冰原阵地,老英雄们用青春书写忠诚,用热血铸就丰碑。而爱心志愿团与基层服务部门的联动行动,正是要让这份英雄精神在新时代延续:以关怀温暖英雄晚年,以故事唤醒青年担当,让“致敬英雄、学习英雄、守护英雄”成为社会共识。正如老人们所说,“看到祖国强大就高兴”——这份朴素的情感,终将化作代代相传的力量,推动着我们在强国之路上稳步前行。(供稿人:葛向东、程进、魏春香、高鹏、朱雯伟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