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总额584.68亿元,利税总额34.3亿元,有色金属产量36.64万吨,工业总产值470.08亿元;清洁能源使用量18.83亿千瓦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超6.8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日前,云南锡业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云锡”)发布2024年社会责任(ESG)报告,交出了一份经济与生态双优的成绩单。
图为:云锡大屯锡矿1360基础平台(云锡控股公司供图)
科技赋能,智领发展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技创新始终是云锡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
2021年至2024年,云锡研发投入从4.15亿元一路跃升至11.55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也从1.45%提升到3.35%。
在数智化转型方面,云锡围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全产业链推动数字技术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重点推进有色金属采、选、冶传统产业向数字化转型,全面升级锡行业数字化引领新标杆,“炼锡智造示范工厂项目”入围云南省打造世界级“灯塔工厂”培育名单。
在具体的技术研发项目上,云锡也是捷报频传。“锡铟砷全产业链”重大科技专项实现突破,建成了1条硫铁资源综合回收生产应用示范线,这一成果对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新材料IPD集成产品开发项目建设完成,高阻抗锡膏等3个产品实现全流程试运行,为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增添了新的活力。此外,有3个项目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一等奖、2个项目获云南省科技进步奖。
人才是科技创新和未来发展的核心力量。云锡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组建了由3名院士领衔的云南锡铟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打造了“首席科学家+首席专家+卓越工程师”核心骨干科技人才团队,累计引进博士43人。“锡铟产业人才聚集平台建设”入选云南省首批人才工作示范项目,新增国家级政府特殊津贴1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2人,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3人。
绿色转型,责任担当
云锡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把发展建立在能源资源高效集约利用之上。
在践行国家“双碳”目标的过程中,云锡全力推动全产业链向绿色低碳转型升级。2024年,清洁能源使用量达到18.83亿千瓦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超6.8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电力清洁能源使用量占电力消耗总量的88%。
云锡锡业分公司成为全球首个大规模使用低浓度二氧化硫(SO₂)烟气治理、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的锡冶炼企业,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
华联锌铟实施“油改电”项目,用电动设备替代燃油设备,每年减少13468吨二氧化碳排放,成为国内纯电车使用最多的露天矿山企业。
文山锌铟冶炼公司连续两年获云南省锌冶炼行业能效“领跑者”称号,2024年湿法炼锌工艺(含渣处理工艺)717千克标准煤每吨,远低于国家标准一级能耗1010千克标准煤每吨,在能源效率提升方面领先行业。
云锡将矿山生态修复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2024年生态恢复投入4231.75万元,利用已关闭尾矿库与云南能投合作开发建成云南省首个光伏治理示范工程,建成国内首个井下长距离管道输送尾砂膏体充填系统,这些举措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了云锡力量。
图为:云锡锡业分公司全景(云锡控股公司供图)
全球布局,和合共生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云锡正将目光投向更远的未来。作为全球锡铟产业的领军企业,云锡积极搭建合作平台,与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深度合作,不断扩大海内外合作“朋友圈”,构建双向奔赴、合作共赢的行业生态。
在深化战略合作方面,云锡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内蒙古赤峰市就锡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深化战略合作。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了双方在锡资源开发领域的共同发展,也为国家锡资源的安全保障做出了贡献。
在履行海外责任方面,云锡出席国际锡业大会并参与“CEO论坛对话”,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企业的声音,分享云锡在锡产业创新发展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
从红土高原到国际市场,云锡的绿色发展实践正在产生更广泛的示范效应。
展望未来,云锡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数智化转型为支撑、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在国际舞台上不断拓展合作空间,在前沿领域持续布局,努力实现创建锡铟行业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保睿、钱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