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长沙湾,一间以骷髅元素为主题、摆满手办模型与夹公仔机的跌打馆,打破了人们对传统跌打行业的刻板印象。49岁的跌打医师梁天柱,凭借33年行业深耕,将祖传手艺与新潮理念相融,既以创意设计吸引年轻客源,更以持续的慈善行动,为基层市民与弱势群体撑起一片温暖天地。

走进梁天柱的跌打馆,仿佛踏入潮流打卡地:天花板悬挂着粉红色骷髅模型,地板印着黑白骷髅图案,矮凳、墙面随处可见可爱公仔与手办,夹公仔机、气垫球桌和弹珠机一字排开,成为诊所的“吸睛亮点”。“香港年轻人对传统跌打认知有限,我想让诊所变得有趣,让他们愿意走进来。”梁天柱解释道。这些充满巧思的设计并非单纯追求噱头,夹公仔机的公仔可免费抓取,病人就诊时能放松心情,不少求诊者主动打卡分享,让跌打馆在社交平台悄然走红,吸引了日本、韩国、美国等多地在港工作的外国人慕名而来。

除了新潮装潢,诊所的治疗服务也暗藏巧思。梁天柱设计了名为“敷panda”的外用药包,内含药包、固定护布与温馨贴纸,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YouTube上的使用教学,贴纸印着“一起身伸展,半小时可温水敷”的贴心提示。药包上的文字还会根据病人打扮灵活调整,细节处尽显人文关怀。这种“传统手艺+现代创意”的模式,让原本小众的跌打行业焕发新生,如今诊所区内区外客人各占一半,成功打破年龄与地域的界限。

创意之外,慈善是这间跌打馆不变的底色。“做医生就要帮人,尽力帮!”这是梁天柱常挂在嘴边的话。他的诊所长期为社区基层提供免费义诊服务,由福利机构与区议员转介,基层市民与长者每月可享受4次免费治疗,多年来坚持“义诊不计收入”的原则,为经济困难的患者减轻负担。

中秋佳节,他为小朋友派送文具,为邻里送上月饼;平日里,他与“深水埗明哥”陈灼明等慈善人士合作,向基层家庭派发福袋;寒来暑往,他定期探访露宿者,见证着露宿者群体从“六七十岁为主”到“三四十岁年轻化”的变迁,内心满是感慨。疫情期间,他主动在社交平台发帖:“若找不到地方吃饭的朋友,可带饭盒来诊所,免费提供场地及饮品,人数上限二人”;三八妇女节,他亲自走进社区派送福袋;还发起“捐赠文具玩具支持基层街坊”活动,凝聚社区爱心。

谈及慈善初心,梁天柱坦言,香港人普遍工作时间长、压力大,一个人的工作量常达1.5至2倍,写字楼职员的肩颈酸痛、饮食从业者的足底筋膜炎、家庭主妇的网球肘等劳损问题频发,而不少基层人士生病后无力就医。曾有28岁公屋住户因身体问题与经济压力沦为啃老族,这样的案例让他更坚定了“以医济困”的信念。

从1992年入行至今,梁天柱承袭跌打世家的手艺,更传承着“医者仁心”的底色。他将居所与诊所合二为一,方便兼顾工作与家庭,也能随时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帮助。如今,诊所6名员工分工协作,从周一至周五早九晚九、周末早九午一,用专业与耐心服务每一位求诊者。
在快节奏的香港,梁天柱的跌打馆既是治愈伤痛的诊疗空间,也是传递温情的慈善据点。他以创意打破传统行业的壁垒,用行动诠释医者的责任与担当,让跌打这门传统手艺在守护基层健康的过程中,绽放出跨越时代的光芒。正如他所期望的,传统手艺不该被遗忘,而这份扎根社区、温暖人心的慈善力量,更值得被更多人看见与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