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盐田区作协会员、盐田高级中学高二学生李沛杨
《红楼梦》是一本好书,更是一位将伴随我一生的灵魂伴侣。
在春雨绵绵之际我与《红楼梦》邂逅。她在远处,轻雾衬着她朦胧的娇颜,轻拢云烟般的青丝,从远处走来,轻轻牵起我的手,带我走进属于她的世界。此后,我不再彷徨与无知,因她以独特的韵味,为我开启了一段人生探索之旅。
都说好书必给人以良示,读罢《红楼梦》,我似乎得到了一些启示。一个大雨初歇的傍晚,我独自漫步在校园的樱花大道,那些曾经美丽而繁茂的樱花已随风散落了一地,只剩光秃秃的枝干。此情此景,我似乎穿越进入了历史的烟雨斜阳,看见了花树旁点点泪光的黛玉,扛着花锄,身穿月白之衣,眉宇间满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忧愁。我深陷在她的忧愁之中。

《红楼梦》作为一本言情小说,拥有的却是一个并不言情的底子。而最让我流连忘返之处,莫过于她不同于唐诗宋词的别样诗意。“众人泛舟秋池上,昔日夏荷已不再,留得一残池荷惹清愁。宝玉道这残荷可憎,黛玉道这残荷可爱,宝钗则愿意当了和事佬。”小小一景,足见三人对待生命的看法:避世、出世和入世,同时也预示了三人截然不同的命运。这样巧妙的言情笔触不仅彰显了章回体小说的精妙,也衬托出了人物的鲜活和情感的灵动。但这样诗意的表达并非只适用于有关爱情的情节,对于讽谏世人也有奇效。比如“贾府中的屈原”——焦大,一个身在泥沼之中却有仗义直言勇气的人。因为憎恶宁国府后人的荒淫,借醉酒意而怒骂众人,毫不顾及主仆情面。结果小厮们吓得连忙把他捆起来,用秽物封住了他的嘴,但他口中怒骂的秦可卿最终的确落得了一个悲戚的下场,这也与后文中柳湘莲所述的“整个东府只有两个石狮子干净”相呼应。

《红楼梦》总是给人以浮生若梦的意境,因为作者曹雪芹是一个精通佛教文化的学者。其禅意最直观地体现在“贾宝玉神游太虚境”的章节。警幻仙姑领宝玉在幻境中品千红一窟、饮万艳同悲, 之后又拿出记录着金陵十二钗命运的册子供他赏阅。然而“痴儿竟尚未悟”,仙姑便令其妹字可卿者教授宝玉云雨之事。在这章节出现的全部诗句和意象都与后文相照应。贾蓉之妻秦可卿去世后给凤姐托梦,提及贾府的兴衰和“水满则溢”的道理,暗示了贾府的结局。秦可卿的弟弟秦钟情迷水月庵的小尼姑智能儿,不但气死了老父,还送了小命。不管是秦氏姐弟还是大观园中其他欲海之子,都警示着:这世间纵有万般爱恋,却也是爱亦有道,无所敬畏之人必被天遣。最后无一不“飞鸟各投林,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红楼梦》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拂晓梦醒时分,看那红楼深处,依稀醉梦重重。(赵建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