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滚动 > 正文

散文|杨嘉利:穿越岁月三十年

杨嘉利(成都)

2018年10月20日,成都的天气很好,阳光很温暖。

快立冬了,成都一天比一天寒冷,而且多数时候天空不是阴沉沉的,就是灰蒙蒙的,让人始终有一种很压抑的感觉。所以,在成都,每年到了这个时节,如果有一天能够云开雾散见到蓝色的天空和很温暖的阳光,一定会是让人开心和激动的事。

这天之所以会让我如此难忘,原因并不止是天空很蓝,阳光很好,更在于这一天在我的人生中还具有其他特别的意义。

那么,这个特别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行文至此,不妨让我的文字跟随我的记忆回溯到30年前。那时候,也就是1988年的秋天,我是个很青涩的小伙子,刚好18岁。

男孩子在这样的年龄,正是血气方刚,很多幼年和少年时代的梦想都可以在这样的年龄开始大步追逐和奋力实现。在我周围,很多同龄人就在这年考上大学,迎来人生中崭新的开始。

我呢?尽管何尝不渴望也能用这样的追逐,让人生也将从此走出一段光彩照人的岁月?但身体上的残疾,始终是我无法逃避的现实。再加上连小学也上不了的履历,让我要想像那些同龄人一样,在18岁就能走出一段值得一生骄傲和自豪的记忆,无论如何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但我至今感到很幸运的是,1988年10月的一天,我的一首叫《回顾》的小诗在报纸上发表了,成了我正式发表的处女作。那个日子——10月25日,也就由于这个原因,从此后对我有了特殊的意义。

从1988年10月算起,到2018年10月,正好是我正式发表作品30周年。应该说,30年对任何人都不能算是短暂的岁月。特别是对我,连书写每个字都很吃力和困难,却能在写作上坚持30年,也许在不少人看来,算得上是不大不小的奇迹了。所以,早在年初时,便有朋友对我说:“今年是你发表作品30周年,我们到时候一定要为你好好庆贺一下。”

事实上,这样的庆贺就文学创作本身,对我而言是没有多大意义的。毕竟从发表处女诗作算起,30年过去了,我虽然笔耕不辍,却谈不上有任何建树。即使不断有些文字被印成铅字发表出来,可全都是登不上大雅之堂的习作而已。从这个角度来说,过去30年,对我是丝毫值不得有什么庆贺或纪念意义的。

可听我说出这番话来,好几个朋友竟异口同声反驳道:“你这样的身体,能坚持写作这么多年,本身就是很了不起的事,为什么不值得庆贺呢?”

朋友们的话,也并非完全没道理。毕竟,就人的生命而言,每个人的起点不同,所要走过的人生道路或说所能攀登和达到的人生高度也是不同的;真正重要的是,在这样一个前行或攀登的过程中,无论是谁,也无论最终的结果会是如何,只要全力以赴,只要努力不懈,就会拥有值得让人尊敬的人生吧?

大概正因为这样,朋友们才会坚持要在我发表作品30周年时为我庆贺一番。如此盛情,我怎么可以再固执拒绝呢?只好应允下来。可2018年10月25日那天是星期四,是工作日。

为不影响大家的工作,我在10月初拿定了把聚会时间安排在10月20日的主意。10月20日是周末,正好是休息时间。当我打电话把这样的安排告诉朋友们时,多数朋友是理解和支持的,只是不无遗憾地对我说:“不能在你发表作品30周年当天为你庆贺,心里总觉得有些失落。”我说,不管30周年、40周年,也就是一个形式罢了,早几天迟几天又有什么关系呢?

最终,我的建议被朋友们接受了,我们相约10月20日在天府新区正兴镇的一家农家乐小聚。

我还记得,聚会前几天,成都的天气还一直很阴冷,而且不时下一阵小雨,又到了临近立冬时节,早有了几分寒意。可聚会那天早上刚走出家门,便看见红彤彤的太阳挂在蓝蓝的天空上,很温暖的阳光从天空倾泻而下,洒在身上竟有春天般的暖意。

朋友笑道:“看吧,连老天爷也在今天被你感动了,你说有好多天没出太阳了?”朋友的话,我自然明白他的用意,不过是逗我开心而已。可成都已有很多天不见太阳了,确也是事实。明知道朋友是有意要逗我开心,我还是乐意相信,毕竟生活中能给自己找一个快乐理由的机会并不多。

中午聚会上,我第一次喝酒,那种苦涩的滋味在嘴里确实不好受,可我心里的感觉却很甜,因为,参加聚会的朋友不多,全都是我的挚友。

30年前,当我发表小诗《回顾》时,我全都不认识他们。如今,转眼30年了,我在坚持文学创作的同时,还收获了那么多我过去根本想不到的友情。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天的聚会,与其说是为庆贺我发表作品30周年,不如说是为这样一份份珍贵的友情而有的纪念。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