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她特意找了被称为“超级中国通”的朋友学习中国年俗。他们去超市买年货、看对联。一字一句地念出对联上“发财中国年,家和万事兴”的句子,外国儿媳的过年初体验让人忍俊不禁。
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瑰宝

“过年的时候一定要穿新的衣服,要给小朋友准备红包”、“要想跟东北家人拉近感情非常简单,汗蒸搓澡一条龙,分分钟感情杠杠的”、“而四川家人不外乎几样:火锅、打麻将、李伯清”…… Nasiasia的中国通朋友说起中国年俗来一套一套的。她们围坐一圈嗑瓜子唠嗑、包饺子,还真像模像样的。不过Nasiasia还是保留了战斗民族的实力,饺子包得比拳头大:“饺子包得大好,吃一个就饱了”。
看春晚、放鞭炮、去今日头条抢十亿红包成了除夕最佳搭档
但对于如今的年轻人而言,过年的仪式感越来越淡。在父母辈特别看重的年俗也被不断“化繁为简”,甚至有人吐槽“越来越没有年味了”,玩玩手机、看看电脑、抢抢红包,年就过了。小时候,大家一定都有这样的记忆:“过年一定要买新衣服”、“除夕一起大扫除贴春联”、“团圆饭一定要在家吃八个菜”…… 但近年却有调查显示,超过四成的人更愿意选择外出旅游过年,原因是“不会受亲戚的打扰”、“没有繁琐的风俗”。
<p white-space:normal;background-color:#f5fafe;text-indent:2em;"="" style="padding: 0px; margin: 0px 0px 24px; border: 0px; list-style: none; font-size: 14px; 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宋体; text-indent: 2em;">传统文化日渐式微,而洋节却愈发受欢迎,文化的交融本是好事,但我们该怎么样找到二者的平衡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