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延安”,我们都知道是“革命圣地”,但是说起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估计99%的人都说不出来,甚至连延安本地人都说不出来。其实,每一个的地名都承载着一段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每次名字的变换都是一段历史的变迁。今天中经国富就为大家探索“延安”这个名字的由来。
延安这个名字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得名于“延河”,战国时期“延河”称为“区水”,南北朝时期称为“清水河”,西魏时期(北朝)因连年战乱“清水河”植被遭到了严重破坏,清水河日见浑浊干涸,人们希望自己赖以生存的母亲河永远“绵延流淌”,取名为“延河”。隋朝时期因“延安”属于“边陲之郡、五路襟喉”故改“延州”为“延安”,意为“边陲久安”。
1937年,中共中央进驻设延安市,成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所在地。1949年,改称县,随后的1972年,再设市至今。延安是红军长征的终点,以及中国共产党在1935年至1948年的根据地,故被视为“革命圣地”。
延安也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人类始祖黄帝曾居住在这一带,“三黄一圣”(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风情文化、革命圣地)享誉中外。延安更是中国革命圣地,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育了延安精神,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同时,延安是“双拥运动”发祥地,被民政部、军委总政治部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延安有着“中国革命博物馆城”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