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滚动 > 正文

知名评论家王进玉谈专业收藏

\

王进玉,知名学者、艺术家、艺术评论家。现为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新水墨画院研究部主任,《美术报》、《中国美术报》、新浪网等众多媒体专栏评论家。

1、在当下书画市场,依然存在这么一个错误的观点,即大众普遍认为谁的作品卖得市场价格高,谁就画得好,就称得上是名家。即便认为画得不好,也会把其当成名家名作来看待。于是一些艺术品经营商便开始关注并试图与其发生联系,其中免不了为其宣传、炒作、造势等,并想方设法从利益链条中沾光,捞到油水。但艺术品的价值,并非仅由市场价格单一反映和体现,其中还应考虑诸如艺术价值(审美价值)、学术价值、历史价值等众多方面。而这种把作品的市场价格简单看作或等同于艺术品的实际价值,把作者的名气声誉完全建立在纯粹的市场运作之上,显然违背了对作品,以及对书画家本人本该客观的、多面的、准确的分析与判断。——《切勿以市场价格来简单判断艺术品的实际价值》

2、目前书画市场低迷,除了当下整个经济大环境不甚乐观之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艺术品经营商在经营中出了问题。请问如今的经营机构都是如何选择合作画家的?有没有自己选择和判断的标准?有没有把学术也做为其重要的参考和依据?很显然,绝大多数机构是没有的,或者说标准是模糊的。很多机构只顾眼前的经济利益,鼠目寸光,或顺大流,人云亦云。有的甚至就是赤裸裸的投机行为,是所谓国家级会员的,便考虑,不是会员的,便不考虑;有职位头衔的,便考虑,没职位头衔的,便不考虑;名气大的,便考虑,没名气的,便不考虑……如此等等,这样粗劣的选择和浅陋的判断标准,不以作品的实际艺术价值、学术价值作为基础和根本,而是以外在的,甚至与作品完全不相干的其它因素来作为参照,那么注定会出问题。也许短期内可以从中获利,但长久不了。且长此以往,必将极大影响和破坏整个艺术市场的健康发展,甚至会出现某种程度的恶性循环。——《切勿以市场价格来简单判断艺术品的实际价值》

3、我们都希望书画市场真正好起来、繁荣起来。但究竟怎么使其变好,如何使其繁荣,这是每一个经营商务必要思考的问题,毕竟市场是大家的市场,不仅需要大家去开发和经营,更需要共同来培养与维护。不过有一点需要特别指出,绝非作品价格卖得越贵就越好,卖得越高就越显繁荣。市场有市场的运转法则,艺术也有艺术的自身规律,而只有当作品的市场价格同它的实际价值相匹配、相吻合,即真正好的作品应该要有相对不错的价格体现,差作品则有低价格,甚至没价格、无法进行流通的时候,艺术品市场才算真正健康理性起来,也才会真正步入正轨。——《切勿以市场价格来简单判断艺术品的实际价值》

4、我们虽然不能厚古薄今,但也绝不能无知无畏、夜郎自大。远的姑且不说,像近现代的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李可染等,为什么他们的一幅作品拍出上亿元,我们会感觉正常,甚至是理所应当,而某某画家即便拍出几万、几十万,我们却觉得是虚假、是炒作,认为不值?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作品的市场价格与其艺术的实际价值极度不匹配、不吻合。明明一件作品的艺术价值、学术价值、历史价值等均不高,甚至很低,凭什么有着很高的市场价格?唯一的理由就是靠其背后过分的、不择手段的市场炒作来拉动和完成。殊不知从长远看,这种虚假的市场泡沫价格一旦多了起来、疯狂起来,必将严重干扰艺术品的真实价值,并会伤害到整个艺术品市场,尤其是它们的那些直接消费群体。而待幡然醒悟,或将为时已晚。——《切勿以市场价格来简单判断艺术品的实际价值》

5、每一次美协、书协换届,都会引起收藏市场的震动,掀起一次大的洗牌运动,也都会牵动众多藏家们的神经,演绎一轮新的投机行为,以致于“几家欢乐几家愁”的现象交替上演。每每看到那些因侥幸押中了宝而喜出望外者,以及因失算致使花大价钱买来的作品最终砸在自己手中而垂头丧气、泪眼汪汪者,真不知说什么才好,既可笑又可气。可笑的是,这样的收藏行为,纯粹是一种赌博行为,是疯狂的、非理性的,但他们却浑然不知,沉浸其中。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归根结底就是“官本位”、“官崇拜”心理在作祟,是收藏理念出了问题。——《收藏非小事 投资需理性》

6、眼下的艺术品收藏,很多藏家欠缺辨别真伪、好坏的能力。他们在收藏作品时更多是随大流,仅根据书画家的名头、职位、声望等来肤浅判断,从而予以押宝、跟进,对创作者的作品质量等往往重视不足,甚至漠不关心。当然,目前的情况比前几年要稍微好一些,比较专业的新生代收藏群体,尤其是70后、80后一代,在逐渐成长、活跃,他们的鉴赏眼光和购买力,较之老一辈收藏群体要出色很多,这也是令人欣慰的地方。但总的来讲,情况依然不乐观,有大批的藏家仍旧固执地认为,谁的官衔大、级别高,谁的作品就好,就有好的收藏前景和高的回报率。殊不知,为官与从艺,属于两个不同的系统,有着不同的考核标准,官衔、级别与艺术水准不能简单划等号。——《收藏非小事 投资需理性》

7、首先我们要清楚什么是收藏。简单说来就是收集保藏。收集保藏什么?当然是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喜欢的、爱好的东西。对于自己不感兴趣、不喜欢、不爱好的,却也要经常地购入,那不叫收藏,只能叫囤货。而囤货的目的是什么?绝大多数都是为了投资或者投机,从中赚钱盈利。所以对于囤货的那些人只能叫囤货商,或者叫投资商、投机商。——《当前中国的收藏家大多是投机家》

8、收藏说到底是一项高雅的行为活动,与金钱有关,但又不完全有关。把收藏简单地理解为用钱买东西并将其保存起来,其实是浅薄和亵渎了收藏。因为收藏不仅仅需要钱,更重要的还需要真正的兴趣和爱好,以及相应的知识储备、眼界眼力、品味格调等等。收什么、藏什么,什么样的东西可收,什么样的东西可藏,其中的水很深,学问很大,不是有钱就一定能够学会和掌握的。——《当前中国的收藏家大多是投机家》

9、收藏达到了“家”的份儿上,或者说到了“家”的高度,就已经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收藏行为或者收藏活动,应该是更高的一个层面、一个境界。换句话说,收藏家之于收藏,更多的则需要体现出一份收藏家的社会责任与文化担当,要彰显出一股正能量的收藏精神,和一种可贵的人文品质。比如对所收藏的那些有价值的物品除了有序传承、保护和研究之外,还应积极予以挖掘、传播和弘扬其潜藏的文化内涵与文化价值;对遗留在民间或是海外的珍品,要力所能及地予以发现、保护、引流,甚至购买,并将其展示给社会,甚至捐献给国家。对于这一点,我建议从事收藏的人都应该向民国的大收藏家张伯驹先生学习。想当年先生为防止文物流落海外,不惜鬻物举债将它们买下,单单一件《游春图》就使他从豪门巨富变为债台高筑,不得不变卖在弓弦胡同的一处宅院和夫人潘素女史的金银首饰,并最终将其捐献给了故宫博物院。这是何等的胸襟和情怀!——《当前中国的收藏家大多是投机家》

10、收藏为了投资,甚至盈利,本身并没有错,收藏的目的之一也往往带有交易这一项,收藏的价值里也包含有经济价值。但错就错在把收藏纯粹地当成了一种显摆、逐利的行为,甚至是投机、诈骗的手段和方式。利用收藏来显摆自己,或进行银行骗贷,或进行非法融资,或是利用时机,以极低的价格买入、极高的价格卖出,从中牟取暴利,等等,不一而足,实在令人触目惊心。而随着近些年收藏热的出现,大批企业家、金融家的注入,收藏爱好者队伍一时间出现了鱼龙混杂、鱼目混珠的局面,收藏水平的参差不齐造成了对收藏很大程度上的误解,以及收藏的畸形发展。过度地投机与急功近利者比比皆是,收藏越来越变得不再纯粹,收藏界也越来越接近投资界、投机界,而与真正意义上的收藏渐行渐远。——《当前中国的收藏家大多是投机家》

11、真正意义的收藏,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收而藏之,藏而宝之。重点在于“藏”和“宝”。否则只要拿钱收购东西,就谁都可以成为收藏家了。但事实又远没那么简单!至于“藏”,前面说了,藏什么,怎么藏,什么东西可藏,什么东西不可藏,这都是要做足功课的,需要有相当的鉴别力和判断力才行。需要特别指出和提醒的是,尤其是书画收藏,靠虚假名头与身份瞒天过海、招摇行骗的年头已经过去,如此拙劣的招数也已经行不通。在反腐的新常态下,市场正在逐渐趋于理性和规范,而在收藏中,对于那些仍只看重虚假名头、身份,而不注重实际作品功力和水平的人,最终上当吃亏、破财伤神的只会是自己!特别是一些企业家,土豪级的企业家,根本就不懂得收藏,也分不清东西的好与坏、真与假,又不去找真正懂行的、有良知的专业人士予以咨询和指点,那么只会是被忽悠的命!当今有多少从事收藏的人,就是因为收错了东西、藏错了东西,上了那些所谓“主席”“理事”“院长”“大师”们的当,花了众多冤枉钱,既破了财,又悔了心,却为时已晚。务必要清楚:身份并不等于作品实力,名头也并不等于作品水平,相反,越是身份和名头大的,越容易掺有水分,越容易唬人,作品也往往越是一般,在收藏时就越需要谨慎,三五年之后此人一旦退位,不在了那个位置,其作品十之八九会变成废纸一张,无人问津,更无人买账,最终只能砸在了自己手里。而至于“宝”,一是指所收藏的东西要有价值,的的确确是个“宝”;二是指要学会珍视、珍藏,不一定“宝”一辈子,但至少要“宝”一阵子。而当前的情况却是,众多的收藏者都是趋之若鹜般地收而搁之,然后见利忘义般地出而售之。中间没有了“藏”这个重要的环节和过程,更没有了“宝”这份真诚的情结与趣味。于是收藏家也便果真成了彻彻底底的投资家和投机家!——《当前中国的收藏家大多是投机家》

12、对于真正搞收藏的群体来讲,树立一个正确的、良好的收藏观,非常必要。即便真的不懂也没关系,可以找真正懂行的、信得过的专业人士来把关,而不是心存侥幸地去投资、收藏,否则极有可能收藏到的是一堆废纸。——《收藏非小事 投资需理性》

13、如何选择、甄别一件作品呢?首先要看的就是其品相,以及创作水平,这是基础,也是关键,而非仅仅关注作者的名头。在品相完好、创作水平过关的基础上,再来考虑其它因素,如创作者的职位、头衔、影响力等,并且还要结合当前的市场行情,对作品本身进行一个横向、纵向的比较分析,以此来综合判断是否值得花大价钱购买。千万不能只凭投机或侥幸心理轻率入市,也许会得到一时的回报,但就像赌博一样,也会有血本无归、追悔莫及的时候。这一点在很多地方的收藏家群体中已经得到了验证。——《收藏非小事 投资需理性》

14、小藏怡情,大藏伤神。大藏的风险太大,稍不谨慎很可能就赔了夫人又折兵,那么如何规避风险,也便成了核心问题。笔者的建议是,尽可能多地参照一些可靠的收藏指数,如书画家历次市场的拍卖价格、实际的作品流通价格,以及艺术家的真实创作水平、业内评价、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等,来进行一个全面的评估与判断,这样就会减少和规避许多风险。——《收藏非小事 投资需理性》

15、做为真正的收藏家,应该具有一定的人文情怀、文化担当,而非仅仅只是一种投机的态来进行收藏。因为一旦有了这种心态,便注定将很难体会到真正收藏的乐趣,也往往决定了收藏的层次和品味高不到哪里去。但如果有着更为高尚的、明确的情怀与担当的话,不是简单的倒买倒卖,而是以由衷的喜欢为出发点,那么其中的收藏乐趣就会大很多,甚至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与惊喜。——《收藏非小事 投资需理性》

16、对于真正有学术分量、历史价值的藏品,要有分享和奉献精神,这一点民国时期的大藏家张伯驹先生,就是非常好的学习榜样,他不仅有着大的情怀和担当,而且有着浓厚的民族意识、爱国精神。我想这也应该成为新时代的藏家所理应具有的一种收藏品质与精神风貌。——《收藏非小事 投资需理性》

17、毫不客气地讲,我们当下的收藏现状、艺术品市场,可谓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甚至有些所谓的收藏家,不过是投机家,基本都是利用低买高卖、倒买倒卖等方式从中赚取利润,与其说是“藏物”,不如说是“藏钱”,而缺乏作为一个真正收藏家的气质和风范、更缺乏专业的审美力和判别力,以致于跟风式收藏、拼名头、炒噱头等的现象常见,而对创作者实际创作水准、未来价值的判断,以及在学术上、艺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等往往重视不足。殊不知,这样的实力派艺术家才是真正值得投资的对象,他们的作品也才是真正具有艺术价值、收藏价值的作品。——《做一个有判断力的收藏家》

18、收藏家的身份和地位,绝不是靠其收藏的数量来简单决定的,更为关键的还要靠其收藏的质量,以及收藏者自身的修养,譬如是否具有开阔的眼界、丰厚的学识,是否具有一定的文化担当、社会责任等,即在现实社会中,甚至在艺术史、收藏史中所扮演的角色、发挥的作用和影响等来综合决定的。因此,收藏家的帽子不是任谁都能戴的,其荣誉也不是任谁都有资格享有的。——《做一个有判断力的收藏家》

19、真正意义上的收藏,绝不是一般人所认为的拿钱买东西那么简单,真正的收藏家,也一定不只是“收藏夹”,或者“收藏+”,更不是所谓的“投机商”“画贩子”,而是要体现出他的社会担当与奉献精神,要最终不忘回报国家、回报社会,这一点无论国内国外,都有很多例子,除了我们所熟悉的路德维希夫妇之外,像美国著名艺术品收藏家瑟·姆·赛克勒博士,以及我国的张伯驹、庞元济、钱镜塘等诸位先生,都是非常值得学习的榜样,他们才真正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收藏家。尤其在新时代,更应该向这些前辈们看齐,更应该具有他们那种大格局、大气魄、大手笔、大担当的精神风貌。——《做一个有判断力的收藏家》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