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看到古装电视电影上,出现虎符。常常是一人持虎符,急急而来,要求所到之军队将领,立刻发兵。
其实,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当时用铜制虎形作为中央发给地方驻军首领的调兵凭证。背面有铭文,分两半,右半存朝廷,左半发统兵将帅。
战国时期的公元前257年,魏国公子信陵君无忌为了驰援邯郸,“窃符救赵”,大破秦兵的故事中拿的就是虎符。虎符为古代帝王调动军队之信物,现代常用的“符合”一词,最早就是来源于虎符的两符合璧。
在古代皇帝忌讳军队将领和士兵关系太过密切,怕军队成为将领私家军。因此,皇帝千方百计让军队做到“兵不识将,将不识兵”,那么不能刷脸的将领就只能靠,士兵都认识虎符调兵,而虎符的主要部分在皇帝手上,从而也就实现了皇帝对军队的掌控权。因此虎符在古代可以说是皇帝玉玺之外最核心的东西了。
既然虎符这么牛,千军万马都能调动,那么大家肯定会想,就没有人伪造吗?要是伪造了,岂不是可以瞬间起兵倒戈造反?自己当皇帝?
原因很简单,主要有三点:第一,虎符制作当时属于高度机密,造型复杂制作技艺决定它几乎不可能被仿制。比如虎符上铭文,就得先在其上刻阴文,再把金丝嵌入阴文里,然后打磨抛光,当时除了官办工坊的能工巧匠,其他人根本无法仿造。
第二,专符专用,一地一符,调兵谴将时两半勘合验真,才能生效。这就是说就算伪造了虎符,也难以使用。一般只有最高统治者皇帝一人知道哪块虎符是调遣哪支军队的。并不是一个虎符,通行天下,就算统兵大将伪造了自己军队另一半虎符,顶多调自己的军队,难以形成气候。
第三点,皇帝在使用虎符的时候,其实不仅仅带一半虎符前往,还必须另带皇帝出兵诏书。上书出兵的缘由、地点等机密信息,加入临阵换帅,改变战略,皇帝就会再次下诏。其实古代的虎符,只是皇帝亲临的一个信物,真正管用的还是最高统治者皇帝的一声令下。
看了这三点原因,相信大家也知道为啥没有人伪造虎符,而用来造反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