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Pluto
文/飘雨桐
导语
正史之上,赵子龙在蜀汉集团的职衔和地位不算太高。甚至,比不上关张马黄。但赵子龙有的是个人魅力,这在战火纷飞的三国——你说重要也是重要的,不重要也是不重要的。
正文
其实,《三国演义》当真不怎么熟悉。教科书涉及的,都是刘关张啊、诸葛亮周瑜等等。因为出现的频率过高,所以也就习以为常的忽略其他人物。三国这么多的英雄豪杰,我最欣赏的还是他——赵子龙。并非,刘备的评价“一身是胆也”。只因,戎马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很少有这样的既视感对不对?周瑜,三国的第一大帅哥(一说吕布)。战争赋予他太重的负担,即便有着“曲有误周郎顾”的风流韵事。始终,周瑜的意气风发都成为了反面形象。不该有这样的明显褒贬,但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是否“既生瑜、何生亮”的吐血而亡?待考。
说到周瑜,不得不说到诸葛亮。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是不是,飘逸得像个“战仙”?非也非也,只要想到他最后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形象——我觉得,诸葛亮实在太惨。尤其,护着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只为了不负重托,诸葛亮将自己硬生生的消耗至死。
来,说到阿斗必然说到赵子龙。正史之上,赵子龙在蜀汉集团的职衔和地位不算太高。甚至,比不上关张马黄。但赵子龙有的是个人魅力,这在战火纷飞的三国——你说重要也是重要的,不重要也是不重要的。七进七出长坂坡,犹如无人之境。将阿斗交回刘备,这不算什么。
这位常胜将军,刘备却这样投闲置散:“子龙缺少领军的能力,但是子龙的保护能力很强,后方有子龙在,后方稳已。”留为保镖,贴身保护。刘备想得果然周到,但赵子龙绝对服从安排。不想上战场、上前线的将军,不是好将军。赵子龙从来没有怨言,尽心尽责安守后方。
连关羽、张飞,都偶尔不怎么听从诸葛亮的调配。赵子龙没有,对孔明军师百分百的听令。周瑜死后,诸葛亮往江东吊丧。这个如此敏感的时期、如此敏感的气氛,诸葛亮也有非去不可的理由。“乃与赵云引五百军”陪同,为啥找的不是别人而是赵子龙?他在,一切都可放心。
最后,赵子龙病逝府中。诸葛亮跌足而哭曰:“子龙身故,国家损益栋梁,吾去一臂也!”赵子龙难道没有遗憾吗?有。他犯言直谏:“伐吴,绝非上策!”刘备根本就不采纳赵子龙的建议。这位单骑救主的孤胆英雄,这位白马银枪的翩翩少年——留给你的,只是苍凉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