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历史 > 正文

《山海经》里的龙真实存在?考古学家:2亿年前的恐龙

许多人认为,龙是神话传说中的动物,也是黄帝创造出来的图腾。但几千年来,民间目击龙的传奇故事层出不穷,历朝历代的古籍中也有大量龙的记载。另外,《山海经》和一项考古发现证实,龙在2亿年前真的存在过。下面,让我们从《梦溪笔谈》、《史记》和《拾遗记》等古籍记载,了解中国古代龙的故事。

《山海经》里的龙真实存在?考古学家:2亿年前的恐龙

中国神话 龙

《梦溪笔谈》是北宋奇人沈括的制作,它记载了许多古代发明和科学知识。但在《梦溪笔谈》中,也提到了“辽太祖射龙”的传奇故事,沈括还曾经亲自到过夜来山的“远祖射龙庙”,见到过形似宝剑的“龙舌”。这个故事出现在《辽史》中,目击者众多,应该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故事。

据《辽史》的《太祖本纪》记载,公元920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内蒙古境内,发现天空中有一条十几丈的黑龙。辽太祖认为有人以巫术谋害他,于是张弓射箭将黑龙射成重伤。黑龙逃出1千5百里,降落在吉林省黄龙府,落地后缩小为2尺。辽太祖命人截掉龙角和龙舌,将黑龙尸骨收藏在辽国府库。

《山海经》里的龙真实存在?考古学家:2亿年前的恐龙

日本的真龙标本

后来金国灭辽,这件黑龙尸骨又被收藏在金国内库。南宋礼部尚书洪皓出使金国时,曾亲眼见到这件宝物。他在古籍《松漠纪闻》中提到:“龙尾、龙身犹在,龙角不知所踪”。南宋学者元好问在《续夷坚志》中也提到,直到公元1214年初,金国迁都开封时,这件黑龙尸骨仍然在宝物清单之中。

晋朝王嘉的《拾遗记》中,提到了三皇五帝时期养龙的故事。书中写道,在舜帝执政时,长江下游的南浔国捕获了2条龙,作为贡品送给舜帝。舜帝特意建造了“豢龙之宫”,蓄积雨水来饲养龙,一直到夏朝时期仍然存在。

《山海经》里的龙真实存在?考古学家:2亿年前的恐龙

龙的传说

《拾遗记》记载的不是神话,先秦古籍《左传》也有类似记载。另外,百家姓中“董姓”的先祖是董父,他因擅长饲养龙,被舜帝赐姓为董,董氏家族因此得名“豢龙氏”。《史记》和《竹书纪年》中,都提到了“孔甲好龙”的故事。

在夏朝晚期,夏王孔甲在黄河、汉水之中,捕获了2条龙,任命尧帝的后裔刘累负责饲养,封他的家族为“御龙氏”。后来有条龙死了,刘累将龙肉烹饪给孔甲享用。谁知孔甲上瘾了,不断要求刘累献上龙肉,刘累只能逃到了鲁国,改姓范。到商朝时,“御龙氏”被商王改封为“豕韦氏”。

《山海经》里的龙真实存在?考古学家:2亿年前的恐龙

山海经 神龙

如果说到龙的可信度,最大证据就是《山海经》。虽然几千年来,《山海经》一直被当荒诞的神话故事。但近代专家普遍认为,《山海经》的研究价值无可比拟,它是记载上古时期历史、地理和民俗文化的百科全书。

《山海经》之所以古老,是因为它的用语缺少形容词。比如《山海经》在描述鹦鹉时,说它“像猫头鹰,有人的舌头,能说话”。又比如《山海经》中“六足、四翼、蛇身”的肥遗,其实就是蜻蜓而已。《山海经》只能以常见动物描述未知动物,比如“鸱目蛇尾”、“人面鱼身”,只看字面意思很容易曲解,把普通动物当成妖怪。

《山海经》里的龙真实存在?考古学家:2亿年前的恐龙

恐龙化石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山海经》是以常见动物做形容词,那么“龙”为什么能当形容词呢?例如:“鸟身而龙首”、“龙身而鸟首”、“龙身而人面”、“龙首之山”和“龙首之神”……至少有几十处之多。也就是说,在《山海经》作者的眼里,龙和牛、马、狗一样,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动物,古人是亲眼见过的。

许多人认为,龙是黄帝创立华夏部落时,才拼凑而成的图腾。其实这种说法,早就被考古学打破了。考古学家在河南濮阳古墓发现的蚌壳龙,距今已经有6500年左右,龙的形象已经与现代类似。

《山海经》里的龙真实存在?考古学家:2亿年前的恐龙

新中国龙

1996年,贵州省安顺市出土了几件恐龙化石,距今约有2亿年。令人吃惊的是,其中有一条与神话中的龙极其相似,而且长着两根“龙角”,生物学家将其命名为“新中国龙”。这个考古发现说明,龙曾经是一种古生物,至于为什么出现在中国神话里,至今都是一个未解之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