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历史 > 正文

朱棣上联:灯明月明,大明一统,无人能对,结果6岁孩童张口就来

文/愚人

朱棣上联:灯明月明,大明一统,无人能对,结果6岁孩童张口就来

说起北京,人们一般会说是元明清三朝古都。这种说法没错,元朝的大都就是在北京,清朝入关之后也确实是定都与北京,不过明朝有些不一样,其实最初明朝的都城是在南京,北京之所以能代替南京成为明朝都城,是因为一个人疯狂的决定,此人就是明成祖朱棣。

朱棣上联:灯明月明,大明一统,无人能对,结果6岁孩童张口就来

朱元璋晚年,纠结来纠结去最后选了自己的孙子朱允炆做接班人继承皇位,可是他低估了他已经成为藩王的儿子们,尤其是在北地的朱棣。本来他们对侄儿的即位非常不满,再加上朱允炆刚刚继承大位就开始了削藩,野心勃勃又羽翼丰满的燕王朱棣再也无法忍下去,反复思量下了一个疯狂的决定。

朱棣上联:灯明月明,大明一统,无人能对,结果6岁孩童张口就来

他冒着被世人永远指责谋反的危险,找准机会、挥兵南下、兵锋直指皇宫,最终把侄儿朱允炆推下了皇帝宝座,并牢牢把治理天下的权柄攥在了自己手中。朱棣的藩地正是在燕京北平,荣登大宝之后也对南京喜欢不起来,所以也不管那些老臣怎么反对,执意把都城迁回了自己的老巢北京。从此北京就成了明朝的首都,也就有了今日的这种说法。

登上皇位之后,一个人要承担起管理天下的职责,除了不停地工作和去后宫与找他的女人们,朱棣在偌大的宫城里倍感无聊。

朱棣上联:灯明月明,大明一统,无人能对,结果6岁孩童张口就来

这一天,他听说在江苏溧阳这个地方,有一个叫彭印山的小孩特别的聪明,小小年纪学东西就特别快,读书看一遍就能背下来,天生就是个读书的好料子。不仅溧阳附近的人们知道彭印山,就是远点地方的人也听过他的才名。只要是看过他读书学习的人们,都对彭印山非同一般的才华感到惊奇。

朱棣上联:灯明月明,大明一统,无人能对,结果6岁孩童张口就来

朱棣听过彭印山的事迹之后,又好奇又怀疑。他也是从小就习文写字过来的,自知这并非是件容易的事,而且这世上还有流言这种东西,不管是真是假,都会被传得到处都是。朱棣越想越对彭印山这个传说中的神童好奇,于是下旨命令使者亲自跑一趟溧阳,把这个孩子接到京城来看一看。

使者不负使命,没过多久就带着彭印山来到了京城。到的时候恰逢正月十五,京城里张灯结彩,火树银花,好不热闹。官员们连着好几天都不用去衙门,在家陪着家人欢度佳节;老百姓们纷纷携子带女,带着家人出门去看花灯、赏烟花、坐游船,感受浓浓的节日气氛。

朱棣上联:灯明月明,大明一统,无人能对,结果6岁孩童张口就来

当晚,朱棣带着群臣和彭印山一起去奉天门外观赏花灯,只见人群攒动,当空一轮明月正照耀大地,整个京城都笼罩在灯火的光辉当中。朱棣为眼前的这一片盛景所感,当下和群臣说:“朕出一副对联,来形容一下如今的盛世!”

接着,他朗声出了上联:“灯明月明,大明一统。”说完之后,他让同行的大臣们对下联。过了一小会,群臣们还未思索出合适的下联,但是6岁的彭印山已经规规矩矩地跪了下去,对皇帝恭恭敬敬地说:“皇上,草民已经想出了下联”。

朱棣上联:灯明月明,大明一统,无人能对,结果6岁孩童张口就来

朱棣和惊喜地看着彭印山,赶忙让人扶起了眼前这个小小的孩子,然后温声对他说道:“好孩子,你想出的下联是什么,快说给朕说听”。在众人期待的眼神中,彭印山气度从容地回答道:“君乐臣乐,永乐万年。”听完朱棣就朗声笑了出来,激动地一下子把将眼前这个聪明的孩子抱了起来:“哈哈哈,孩子你不愧是神童,対得好极了”。之后,彭印山又在京城里陪了朱棣一段时间,不仅被赐予了很多金银,而且还得到了免除他们家十年赋税徭役的恩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