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学者郭沫若的主持下,考古工作者对明朝定陵展开挖掘工作。众所周知,中国封建社会墓葬文化形成已久,有身份地位的历史人物用这种方式标榜自己地位的独特。中国古代曾经出现的规模宏大的陵墓成千上万,然而经过时间点筛选,最终能够留存至今的可谓是凤毛麟角。埋葬着著名的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定陵便是其中之一。
然而,由于技术限制,从定陵中出土的文物大多遭到毁灭性破坏,连万历皇帝的遗体都变成一把骨头。荒谬的是,传闻郭沫若到处挖陵墓的初衷里包含大量私人目的,其中之一便是想要亲眼目睹一些著名文化作品真容,如下落成谜的《兰亭序》。这还不算,毁了定陵之后,郭沫若又申请开挖秦始皇陵,周总理忍无可忍,当即回复“十年之内不要再提此事”。
原本能够完好地保留下来,却竹篮打水一场空,这便是定陵分外令人惋惜的原因。在历史上,无论是规模还是价值超过定陵的帝王陵墓不在少数,清末的慈禧墓便是一例。受财富所累,慈禧下场并不比万历好多少,仅仅是为了夺取其口中的夜明珠,盗墓者竟将慈禧下颚生生扯裂。在古代墓葬文巅峰之一的汉代,出现的规模庞大的陵墓更是数不胜数,然而,一番沧海桑田过后,只有极少数得以幸存。考古工作者曾对数千座汉代古墓展开挖掘工作,结果发现仅有其中寥寥几座堪称完好。在被毁掉的陵墓之中,汉武帝的茂陵无疑最令人心痛。
汉武帝一直被视为“千古一帝”,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地位极高。然而,与在政治上的豁达不同,汉武帝在人生规划上显得有点患得患失。他登基伊始就下令为自己修建陵墓,并盘算着如何用金银珠宝塞满它。据《关中记》载:“汉诸陵皆高12丈,方120步,惟茂陵高14丈,方140步。”换算成我们熟悉的单位,茂陵总占地约5.7万平方米,高46.5米,顶端东西长39.25米,南北宽40.60米。按照层高3米估算,茂陵约与一座15层住宅等高。
茂陵的勘定过程充满传奇色彩,相传汉武帝在一次狩猎时,偶然在茂乡一带发现了一只形如麒麟的动物,认为此处乃风水宝地,遂下令在此开凿墓室。经过53年的疯狂修建,茂陵规模一扩再扩。为了用宝贝塞满墓室,汉武帝可谓是用尽一切手段,甚至险些晚节不保。《晋书·索綝传》对此有记载:“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一供宗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把全国每年总收入的1/3拿出来,白白扔进坟墓里,这样的描述也许存在夸张,但行为实在是太过极端。
《汉书·贡禹传》也说:“武帝弃天下,霍光专事,妄多藏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瘗藏之。”刘彻为了死后享阴福,活着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荒废朝政了,如此做法放在汉武帝这样一个光辉伟大的形象身上,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汉武帝的“横征暴敛”为茂陵赋予了极高的地位,有学者认为,茂陵甚至成为了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可以同始皇陵媲美的帝王陵。
汉武帝时代是汉朝国力的巅峰之一,经过长达半个世纪的“充山陵”,我们很难想象茂陵中究竟埋藏了多少宝贝。毋庸置疑的是,当汉武帝于公元前87年3月29日驾崩时,茂陵中已经积攒了一笔富可敌国的巨额财富。正所谓树大招风,茂陵自然是吸引了不少别有用心之人的关注。文献中有这样的记载:曾有两个参与了茂陵修筑的士兵,本想仗着对内部结构的了解,偷偷潜入墓室中拿几件宝贝,谁知刚进去没走几步,这两个倒霉鬼就触发机关,当场被乱箭射死。
从公元前64年开始,文献中逐渐出现了茂陵被盗的记载。当年,有人从地宫中盗出杂经30卷,值得一提的是,经卷在当时价值有限,但装经卷的箱子却都是纯金打造。随着汉室衰微,朝廷再也无力维护规模庞大的皇家陵墓。公元25年,赤眉军在撤退时路过汉代皇陵群,与守陵部队激战后,不但草草地洗劫了陵墓,还放火将茂陵付之一炬。附近的卫青墓、霍光墓等无一幸免。《后汉书·刘宣子传》曰:“……发掘诸陵,取其宝货,遂污辱吕后尸。凡贼所发,有玉匣殓者率皆如生,故赤眉得多行淫秽。”昔日高高在上的王侯将相死后被开棺辱尸,受尽屈辱。随后,这伙贼人找来所有可用的大车运送宝贝,日夜不息,前前后后一共用了数十天。
茂陵从此一蹶不振,然而,每当有盗墓贼想起它,来这儿逛一圈,茂陵便不会令他们失望。即便是经过十几个世纪的摧残后,茂陵依旧给世人们留了最后一笔遗产。1979年,茂陵博物馆开馆,考古工作者们从这座宝库的残垣断壁中搜寻到的“残渣”,仍然令世人大开眼界,备受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