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企业 > 正文

从京东到家失败案例,看企业如何提升“失败回报率”?

中国“第一品牌”是怎样砸掉的?中国网络经济的原罪是什么?暴利到底给企业留下了什么?“多元化”的陷阱有多深?企业家离政治该有多近?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先后写了两本《大败局》来探寻著名企业失败的原因,其中的案例对每一位企业管理者,都具有参考和警醒的作用。

每个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或多或少都经历过产品质量出问题、新产品卖不动、供应链失控、项目投资失败、战略目标有误,这些挫折和失败在企业经营中无法避免,无论是一文不名的创业企业,还是名扬四海的知名企业,都曾经历过各种大大小小的挫折和失败。让我们先来盘点一下2017年几个有影响力的失败案例。

盘点年度五大失败案例

乐视大败局

乐视大败局

乐视从高层出走、裁员风波、版权丢失、架构调整、融资乏力、资金危机、业务不盈利、接连被告、出海不顺、发债失败、卖楼追债,自贾跃亭于74日出走美国后,乐视经历了大规模的改革和重组,债务纠纷不断升级,多处资产遭到司法冻结,贾跃亭本人也被两次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成为一名尴尬的“老赖”。

融资只是一种加杠杆行为,用得好事半功倍,用错了地方就万劫不复。乐视上市八年来累计募集了上千亿元的资本,业务涉及电视、手机、汽车、影视、体育、电商、云计算,热门行业几乎无所不包,跨越线上、线下、零售、文化、硬件等不同领域,对竞争力的要求差异巨大,而且每个领域内都存在着实力强大的对手。虽然孙宏斌接任董事长后对乐视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但摊出的这些大饼中没有一项业务是赚钱的,乐视依然危机重重。

共享单车倒闭潮

共享单车倒闭潮

20176月悟空单车宣布倒闭开始,引爆了一场共享经济的倒闭潮,3Vbike、町町单车、小鸣单车、酷奇单车、小蓝单车,目前共有6家共享单车相继倒闭。

2016年共享单车的进场开始,由于其营运模式的可复制性高,低门槛,可预见的用户现金流,加上摩拜单车之前申请的共享单车商业模式专利未被批准。梦想家们纷纷开始创业,资本和投机者共同吹大了这个泡沫,各种颜色的共享单车层出不穷,高峰时期三十多家。

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完全不同,现金流不断,报表再怎么亏钱都可以稳住。没有预见可持续的经营性现金流的企业,不管多么看似多么庞大,倾倒也只是顷刻之间,

京东到家上门服务

京东到家

京东到家是京东的一项上门O2O服务业务,因为用户更倾向于使用京东到家购买商品,而非选择上门服务,京东于210日关闭上门服务,仅保留生鲜等商品配送服务,家政等服务将下线。

上门O2O的市场创业门槛低、模式简单、补贴能显著刺激消费,高企的运营成本与无法形成壁垒的商业模式,让许多上门O2O项目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几乎消失殆尽。

完美幻境熬不过行业寒潮

20173月,全景相机公司完美幻境被深圳法院查封,公司CEO赵博疑似失联。完美幻境成立于2013年,是国内最早进入VR全景相机行业的企业,拥有自主研发的Eyesir系列VR相机产品。在VR行业未能迎来爆发的当下,还会有更多的PPT驱动型VR企业走在倒闭的路上。

小马过河遭遇资金链断裂

33日,留学培训品牌“小马过河”创始人之一的许建军发布《关于小马“破产”危机的声明》,最终倒闭。创始人将失败归结为经营不善,而该项目在2013年营收5600万元,利润将近3000万元,在最高峰时,曾达到1.4亿元营收。20145月,陈小红A轮投资500万美金,20151月,获得小米顺为基金1000万美金B轮投资。资本注入后,小马过河快速扩张并转线上产品开发,在百度推广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希望规模做起来后,通过导流进而变现。高峰时员工达到900人。但转型后原有的盈利项目停卖,低价导流产品收入太少,短期内的营收并不能维持日常运营成本,导致资金链断裂。

如何评估项目失败原因和成本?

虽然失败是不幸的,但失败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失败对于企业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波士顿咨询公司2015年的调查显示,31%的调查对象认为,规避风险是创新的一大障碍。

项目失败对组织产生了较为严重影响,对于项目导向型组织而言甚至面临灾难性打击。前文所列出的五个案例中,只有京东到家上门服务属于企业内部项目失败案例,其他四个都属于高层决策失误导致的整体性失控,就不再赘述。

京东到家成立于20154月,是京东集团基于传统B2C业务模式向更高频次商品服务领域延伸发展出的全新商业模式,是京东打造的O2O生活服务平台,该项目发展不足两年就宣告失败的原因有三:

一、投资战略眼光并不明智,错失良机。此前在O2O领域京东错失了投资美团和饿了么的机会,只能选择到家美食会,在上门业务上的屡屡失手,也让京东在上门业务方面没有太多亮点可言。投资行业有一句名言,“只投第一,没有第二”,京东投那些小而美的企业,既花了不少钱,却很难得到应有的效果。

二、企业战略方向性错误。事实上,京东用户购买的大都是电器类商品,购物频率远低于某宝,要改变这个局面,京东不得不从生鲜和快消类商品入手,把赌注下到京东到家身上,用近短距离送货的方式解决快消商品电商化的问题。刘强东曾说:“京东到家的任务就是打造高频APP,打败京东”。此前京东已经建立起庞大的物流体系,期待通过O2O上门服务将其优势延续,实为战略败笔。

三、烧钱导入流量非长久之计。京东商城积累的客户对京东到家O2O业务并没有太大帮助,烧钱导流量之后没有补贴,用户购买服务的频度低变现差令业务发展迟缓。与此同时,58同城推出的58到家O2O业务却风生水起,其服务行业口碑的积累有助于新业务的快速拓展,此消彼涨之下,京东的如意算盘落空了,前期大量的投入打了水漂。

业务跨界失败很常见,房产商恒大地产做冰泉项目巨亏40亿,京东到家虽然及时止损,但成本也不低。随着企业发展,业务会扩张至新领域,但是两个领域往往在商业运作上会有所区别,从产业特点到营销打法、乃至于适应的团队都有所区别!跨界成功,并非不可能,但前提是要掌握新领域的运作规律。如果只是带着过去成功的自信和雄厚的资本轻易跨界,往往会遭遇重大挫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