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凝来袭 覆冰何以冰解冻释?
2018-02-11 15:49:01科技日报
评论
以往的车载融冰,一方面安全风险较大,另一方面除冰时间长、效果不佳。更为重要的是,受到地势以及道路条件的制约,类似车载融冰等方式难以进入山寨。
“创新的‘串联交流短路融冰法’利用原有的变压器,通过增容改造与新增开关刀闸,以串接交流短路的方式来融冰,我们在山坡上、田地间做实验不下30次,最终取得了成功。”息烽供电局李瑞表示。
针对同样一条线路,采用车载融冰方式从准备工作开始到最后结束,全过程大概需要7至8小时,而采用李瑞团队创新的“串联交流短路融冰法”进行除冰,全过程最快10分钟,最慢20分钟“搞定”。
息烽县张家沟组10千伏永玄线张家沟支线上,每两基电杆上架设有一台配电变压器,与一般配电变压器不同的是,这个变压器周边多了3组开关,在平时可以正常为村民供电,而在凝冻发生期间,当覆冰达到5毫米厚度后,便可通过刀闸开关切换,实现融冰。由于相关融冰设备均固定在电杆以及变压器上,无需临时搬运和接线相关准备,大大节省了融冰时间。
作为贵阳供电局供电区域内主要重度覆冰区域之一,息烽电网近年从未因凝冻覆冰导致倒杆断线。
对于李瑞以及他的创新团队,下一步,还将把研究方向对准“串联交流短路融冰法”自动化升级改造研究上。“我们的项目还有一些‘瑕疵’,比如人工倒闸等,为尽可能避免风险存在,无线遥控或有线控制是我们接下来需要攻克的方向。”李瑞说。
“三道防线”力保融冰装置全运行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就一直在探讨直流融冰的可能性,并开发直流融冰装置。研究表明,直流融冰是唯一可在电网中大规模使用的技术。近年来,贵州电力科学研究院参与的研发团队在国内率先利用直流融冰装置开展了500kV、220kV和110kV线路的实际融冰工作,验证了直流融冰的有效性和快速性。紧接着,直流融冰装置的技术难关也很快被攻克,一套完整的、国际领先的直流融冰集成技术体系问世。
今年以来,面对突然而来的雪凝天气,在前期充分调研和摸底的基础上,以直流融冰装置为基础的500kV、220kV和110kV线路“三道防线”确保了全省融冰装置100%运行,至今没有线路因为凝冻灾害而停运。
由于直流融冰装置的市场需求趋于饱和,部分生产厂家退出融冰装置市场,而且,贵州电网一些装置控保系统为第一代产品,相关硬件已经停产,需要更新换代,否则将没有备品备件。为摆脱不利局面,贵州电力科学研究院组织融冰专家团队进行技术攻关,升级改造了部分直流融冰装置的控制系统。
直流融冰装置作为变电站特殊的电力设备,只有冬季才会投入运行。因长期处于冷备用状态,装置产生的缺陷较多。贵州电力科学研究院提前组织“会诊”,解决了装置出现的一些重大问题,并针对不同厂家的直流融冰装置,编制手册,对装置一些常见的、易发生的缺陷列出了诊断的步骤和清单。鉴于装置在运行维护上的特殊性,贵州电力科学研究院还制定标准,明确装置外观检查、特殊巡维以及预试定检等检查的项目、周期和标准,规范和保障直流融冰装置的运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