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科技 > 正文

永不止步:罗山东的攀登哲学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尚未穿透云层,罗山东已经踩着露水走向山林。作为护林员,他每天都要巡遍辖区内的每一座山峰,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个看似平凡的中年人心中藏着怎样的壮阔图景。他的人生就像不断向上延伸的登山路,永远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出身于西南山区农家,罗山东从小就跟着父亲开垦坡地。陡峭的梯田里,老牛喘着粗气拉犁,汗水浸透补丁摞补丁的衣衫。每当夕阳西下,望着满山荒芜的石头缝,少年暗暗发誓要改变这片土地的命运。高考那年,他以全县理科第一的成绩考入林业大学,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分配时,他主动要求回到家乡林场工作,有人说他傻,但他却说:“大山养育了我,该是我回报的时候了。”

初到林场的日子异常艰苦。破旧的瓦房漏雨,蚊虫肆虐成灾,最困难的是缺水——最近的水源要走五里山路去挑。可这些都没难倒罗山东。白天他背着测量仪满山跑,晚上就在油灯下绘制规划图。经过三个月实地勘察,他提出“封山育林+经济林套种”的方案。当同事们质疑可行性时,他已经带着几个年轻职工开始试验。第一年栽下的松苗成活率不足三成,他就蹲在树下观察原因;发现土壤贫瘠,便组织大家收集枯枝落叶沤制有机肥;遇到病虫害,就四处请教专家寻找解决办法。三年后,曾经光秃秃的山坡披上了绿装,试点区域植被覆盖率提升至85%。

尝到甜头的罗山东并未止步于此。随着生态旅游兴起,他又萌生新想法:为什么不能把森林变成课堂?他联合周边学校开发自然教育课程,带着孩子们认识植物、观测鸟类、制作标本。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家庭被吸引来这里体验亲子活动。有次接待城市游客时,对方随口抱怨山路太难走,这让他意识到基础设施的重要性。于是争取资金修建步道、观景台和休息亭,还培训当地村民当向导。如今每到周末,蜿蜒的山路上都是欢声笑语的人群,农家乐的生意也红火起来。

功成名就后的罗山东依然保持着朴素作风。他的办公室兼作工具间,墙上挂满各种测量仪器;办公桌玻璃板下压着泛黄的工作笔记,最新一页写着:“下一个目标——建设智能化监测系统。”有人问他都这么大年纪了为什么还要折腾,他总是笑着说:“山在那里,总要有人去爬。”这句话既是对自己说的,也是对所有后来者的勉励。

从砍柴人到护林者,从技术员到管理者,罗山东始终践行着自己的人生信条: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超越自我。在他眼中,每一座山峰都是新的挑战,每一次登顶都是重新出发的起点。这种永不止步的精神,正如他亲手栽种的那些常青树,历经风雨依然挺拔向上。

编辑:Array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