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文化 > 正文

书法学院学生一个假期写秃5杆毛笔

 写字好看是一种什么体验?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点击进入下一页

咸阳师范学院于右任书法学院学生书法作品。张远 摄

  曾几何时,

  我们开始远离这样的“慢生活”。

  当笔记本变成电脑的代名词,

  当九宫格、全键盘等输入法“深入骨髓”,

  当手机、平板、Word文档变成日常所需。

点击进入下一页

咸阳师范学院于右任书法学院学生书法作品。张远 摄

  也许直到拿起笔的那一刻,

  我们才会觉得写字早已变得有些陌生,

  原来自己有很久没有提笔书写了。

点击进入下一页

书法专业学生正在练习书法。张远 摄

  有人说:汉字是最美妙的文字之一。

  一支笔、几张纸静放案头,

  用笔尖轻轻划过纸张,

  撇、点、捺在纸上渐渐绽放出来,

  美不胜收。

点击进入下一页

学生在进行临摹训练。张远 摄

  在陕西咸阳师范学院于右任书法学院里,

  学生们的寒假作业铺满了教学楼大厅,

  在寒假一个月中,

  每个学生必须交够两万字左右的书法作业,

  有的学生用小楷将《道德经》抄写了四遍。

点击进入下一页

书法专业学生寒假作业展示,每幅作品长度约十几米。张远 摄

点击进入下一页

书法专业学生寒假作业展示,引起学生围观。张远 摄

点击进入下一页

如此长度的寒假作业,不少人都是第一次见到。张远 摄

  作为陕西唯一的书法学院,

  这里的学生们必须尽可能的习惯毛笔书写,

  无论是课堂笔记、作业、心得,

  还是签到、请假,甚至考试,

  毛笔永远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点击进入下一页

对于学习书法的学生而言,考试是一件漫长的事情。张远 摄

点击进入下一页

尽管试题不多,但都需用毛笔书写,难度自然不小。张远 摄

点击进入下一页

每次考试差不多需要5个小时,对体力是一次考验。张远 摄

  当别的大学生在假期刷着手机、追着美剧,

  结伴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时,

  书法学院的学生却必须静心坐在书桌前,

  一笔一划地完成着一张张“假日墨痕”。

点击进入下一页

对于好的学生作品,院方会装订成册收藏。张远 摄

  书法需要理论学习提高修养,

  同时也需积累时间不断研习技能,

  通过书写《道德经》等名篇也有教化作用。

  提高自身内涵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将毛笔书写汉字形成一种习惯。

点击进入下一页

学生寒假时临摹的道德经。张远 摄

  对这些与书法结缘的学生们而言,

  每年寒暑假作业共计4万余字。

  这需要他们每天“钉”在书桌前至少3个小时,

  一个假期下来,往往要写“秃”5杆毛笔,

  一个学生平均每年要写近10万个毛笔字。

点击进入下一页

  每天与各种字体、毛笔打交道是学生们的日常生活,身上或多或少都会沾上些许墨迹。张远 摄

  此外,为了满足书写量,

  让学生学会感恩

  学院还开展了“小楷家书”活动

  要求学生用小楷给家人写信,

  每月一封。

点击进入下一页

学生用小楷给母亲写家书,显得庄重古朴。张远 摄

点击进入下一页

写这种形式的家书,是很多学生人生中的第一次。张远 摄

点击进入下一页

寥寥数十字,却最能打动人心。张远 摄

  在院长张永亮看来,

  如今社会有些浮躁,

  对学生的教育不能流于形式。

  只有做到入情、入理、入心才会有收效,

  学书之路需要坚持,

  没有时间的投入和量的积累,

  不可能有质的飞跃,

  就谈不上创作与风格。

  让毛笔书法成为书法专业学生的

  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

  以此探寻书法艺术的本源。

点击进入下一页

学生书法作品展。张远 摄

点击进入下一页

这些写意的书法作品里,有一部分是学生自作的古诗。张远 摄

  正如该院兼职教授,

  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张珂所言:

  “书法归根结蒂是由人来完成的,

  而人无时无刻不在受到,

  外部环境与自身性情的影响和支配,

  大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风尚,

  小到人生际遇、脾气秉性,

  乃至天气阴晴、笔墨粗精。”

点击进入下一页

张珂作品《宁静致远》。

点击进入下一页

张珂草书清静经。张远 摄

  正是因为有这些热爱书法的年轻人,

  我们才不会担心传统文化在身边遗失。

  而也因如此,

  让我们不禁扪心自问,

  到底有多久没有拿起笔好好写字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