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文化 > 正文

开封抓到“王牌” “文化+”构筑开封文化高地

农业遇上“文化+”,浓浓乡土气中,多了一份别样的“优雅”;工业遇上“文化+”,在产能相对过剩的当下,打开了个性化消费的“蓝海”;服务业遇上“文化+”,在日益突出的同质化竞争中,抓到了出奇制胜的“王牌”。

做活历史积淀、做实特色文化、做大文化产业,开封,这座八朝古都用“文化+”战略走出了一条促进城市转型、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子。

古韵新弹,魅力无穷。开封文化厚重,文化产业基础完备,文化发展理应在“河南更出彩、开封要争先”中率先发力,率先出彩。

2015年10月,全国首份“文化+”行动计划——《中共开封市委、开封市人民政府关于积极推进“文化+”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正式对外公布,标志着这座文化氤氲的千年古都,正加速把“文化+”打造成城市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具体说,“文化+”就是文化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促进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更广泛的、以文化为基础条件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

“《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将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推上了新的战略高度,而开封推出‘文化+’行动计划,正顺应了这种融合发展趋势。”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向勇表示。

开封的文化家底有多厚?从数据中可见一斑:

2016年,开封市的文化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为5.6%,远高于全国和河南省平均水平。从资源禀赋看,开封作为宋文化发源地,历史遗存众多,高层次文化人文景观荟萃。

从产业基础看,开封文化产业投资、文化企业数量近几年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速全省领先,文化产业成为开封市的重要支柱产业。

从发展平台看,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是中部地区唯一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也是全国唯一以一座古城为整体打造的文化产业园区。

“文化+”实施一年多来,让开封人尝到了产业融合的甜头:

已连续举办8届的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围绕华夏历史文明的传承创新,通过艺术形式充分展示清明文化和民俗,游客人数和文化旅游综合收入持续增长——这叫“文化+会展”;

张择端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中的场景被“搬到”现实中,造就了闻名遐迩的清明上河园,如今它跻身全国人气最旺文化主题公园之列,还成为河南首个上市景区——这叫“文化+旅游”;

书店街、鼓楼街、马道街、双龙巷、大宋御河等历史街区的改造工作精雕细琢,曾经破败不堪的老街、污水横流的臭河沟,重新焕发出原有的文化光彩,并带动城市环境和产业形态的升级换挡——这叫“文化+城建”……

劲吹融合之风,热播融合之雨,盛开融合之花,丰收融合之果。实施“文化+”战略,推进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在“文化+”战略引领下,开封正在加快构筑文化高地示范区。③3

(河南日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