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小康人物 > 正文

“林三代”于士涛:守护绿色 传承精神

央视网消息:

河北塞罕坝林场自1962年建场以来,经过三代人的接续努力,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建成了百万亩人工林,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为了进一步提高塞罕坝的森林覆盖率,林场的第三代职工开始了“在石头缝里栽种绿色”的二次创业。今天的“奋斗者 正青春”,我们带您认识塞罕坝林场的“三代”的代表,二次创业的科技带头人于士涛。

每年七月份,于士涛都要带领科研团队进行森林质量的精准监测,刚刚成林的石质阳坡地带是夏季管护的重点。

塞罕坝林场地处河北省最北部、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南缘。直到上个世纪60年代,这里还是一片“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高原荒丘。是两代塞罕坝人响应国家的号召,爬冰卧雪、艰苦创业,为塞罕坝百万亩不毛荒丘披上了绿装。

到2011年,攻坚造林的接力棒传到了第三代塞罕坝人手中。当时,塞罕坝林场的森林覆盖率距86%的饱和值还差九万多亩。但这九万亩地块全都分布在土壤少、坡度陡、难存水的石质阳坡上。于士涛成为这一林业生态课题的研发带头人。那一年,距离他从大学林业专业毕业,分配到塞罕坝工作只有短短六年时间,他能承担起这样的重任吗?

面对困难和压力,于士涛忘不了,当年他正是被塞罕坝人的精神所感动,才主动要求来这里工作。从他的第一位师傅、林场老职工顾殿江身上,他开始懂得了塞罕坝人和塞罕坝的艰苦创业精神。

当时他们工作的千层板林场占地184平方公里,无论哪片林地的位置、面积和生长情况,顾师傅都心知肚明。顾师傅讲述的塞罕坝创业故事让于士涛也渐渐懂得,这片被称为“人间奇迹”的林海,是由怎样的理想和信念所播种、培育。

在老塞罕坝人的言传身教下,于士涛潜心钻研育林技术,从防火防虫到资源管护,从育苗到整地,从栽种到经营利用,他每天早出晚归,走遍林场的每一块林地。从中国林科院研究生毕业的妻子付立华也在于士涛的动员下,放弃了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和他一起扎根塞罕坝。

接到石质阳坡造林的科研任务,于士涛带领团队埋头在试验山地上进行了整整一年的攻关试验。

经过一年努力,他们不负众望取得了95%以上的成活率。由此,塞罕坝林场正式开始了“石头缝儿里栽种绿色”的二次创业。

因为工作关系,于士涛夫妻俩需要长期坚守在林场,只能把自己的孩子留给父母照顾,忙起来一两个月才能见一次面。经过他们这代人的努力,石质阳坡九万亩造林任务已接近尾声。于士涛也成长为塞罕坝机械林场副场长、塞罕坝“林三代”的中坚力量。把塞罕坝这片绿色林海保护好、经营好,把“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传承下去,成为了他今生无悔的追求。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