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小康人物 > 正文

何鹏:轮椅上的拼搏也精彩

新华社成都9月5日电(记者张海磊、胥冰洁、杨进)一个月后,再见到何鹏,他明显变黑了。这一个月的时间里,何鹏带着一些同样是脊髓损伤的小伙伴从成都出发,自驾游览川藏线,最后回到成都。

他们拥有残疾人驾照,平时喜欢到处游玩。这一路,他们欣赏美景,自己买菜做饭,搭帐篷露营……轮椅虽然限制了他们的行动,但从未阻止生命的绽放。

不甘心“这辈子只能躺着”

17年前,何鹏21岁,一次车祸导致他脊髓损伤。当在医院里醒来时,医生告诉他:“高位截瘫患者,只能在床上躺着,让家人照顾。”

无法坐起来、无法穿衣、无法自主大小便……住院的一年多时间里,对于未来,何鹏根本不敢想。身体的残疾也让他内心变得敏感、烦躁,与家人经常无端产生争执。

一辈子就这样了?他开始思考,怎样才能减轻家人的负担。于是,何鹏躺着练习抬手臂,每次抬高几厘米,“虽然我伤的位置比较高,但属于不完全性损伤,有几个手指头是可以动的。”

从抬胳膊开始,再到翻身,用手撑着坐起来……看似简单的动作,何鹏用了五年才做到。

坐轮椅后,经常面对小坎、陡坡等障碍,何鹏又开始琢磨翘轮,“前轮离地,在后轮上保持平衡,如果学会翘轮,当遇到凹凸不平的路面就很容易通过了。”他说。

不记得摔了多少次后,他迫切地想验证独立生活的能力。2010年,何鹏离开家独自在外租房生活。此后,何鹏又考取残疾人驾照,开始了坐着轮椅走南闯北的生活。

伤友帮伤友

“在床旁45度左右固定好轮椅,屁股挪到轮椅边,把脚从脚踏板上放下,一手撑着床一手撑着轮椅,用力一起,转身把屁股‘甩’到床上,再慢慢把腿‘抱’上床……”

在成都温江一家康复医院的康复病房里,何鹏给伤友邓勇演示从轮椅转移到床上的技巧,整个过程用时近半分钟。邓勇尝试时,双手无法支撑太久,稍不注意就面朝下栽倒在腿上。越失败他越着急,没几分钟就气喘吁吁。

“不要心急,打好基础,练好上肢力量,才能更快地完成其他动作。”何鹏安慰邓勇。

现在,何鹏是多家康复医院的常客,他经常受邀向脊髓损伤伤友讲述何如生活重建。

早在2010年,自己出去租房住的时候,何鹏就把如何训练、如何一个人生活等内容发到网上。他逐渐发现,因为种种原因脊髓损伤后,很多人就被彻底击垮了。于是,何鹏创办了一个专门服务于这个群体的公益组织。他录制视频课程,到医院、康复机构做指导,同时也欢迎各地的病友来到公益组织进行线下学习、训练。

学会转移是自理能力的第一步。在他的指导下,很多脊髓损伤轮友慢慢学会独立从地面转移到轮椅上、床上、马桶上,有些躺了几年的伤友开始走出家门,有人坐飞机,也有人考取残疾人驾照。

付欧2015年受伤,在他住院的时候,何鹏前去讲课,当天他向伤友展示游泳。“受伤了,还能游泳?”好奇心驱使付欧从病房来到何鹏跟前,游泳、上下车、开车离开……何鹏一连串娴熟的动作让付欧看在眼里。“一下子被触动了,为什么我不能?”付欧从此跟着何鹏的视频开始自我康复训练,两个人也成了好朋友。

“我们的理念是,首先能生活自理;第二步是重拾信心,走出家门;第三步是重返社会,融入社会。”何鹏说,伤友帮伤友能让彼此信任,也更懂大家真正的需求。

轮椅上的川藏行

其实,何鹏并不是第一次带领大家自驾走川藏线。

2021年那次,同行的有个叫何华杰的小伙子,一路上他都离不开妈妈的帮助。

“父母会老去,他终归还是要靠自己。”何鹏和同行的小伙伴们打算找个机会让何华杰自己转移到轮椅上。

在一块宽阔的草坪上,他故意让大家从轮椅上下来躺在草坪上拍照,另一个小伙伴把何华杰的妈妈支开。拍完照,大家纷纷自己转移到轮椅上。没有了妈妈的帮助,何华杰傻眼了。

他用老办法一点点挪,始终坐不到轮椅上,开始着急。突然,天下起雨,何鹏和其他人在雨中陪着他。

何鹏建议何华杰,把轮椅旁边的车门打开,先坐到车座位上,再慢慢移到轮椅上。何华杰一步步尝试着,成功了!他控制不住,放声大哭。此时,他的妈妈坐在旁边车里边用手机记录,边抹泪。

何鹏把第一次走川藏线的点点滴滴在朋友圈发布后,越来越多各地的轮友找到他,希望他能带领大家再自驾一次川藏线。

考虑到安全,此次出发前,何鹏精心设计了路线,大家也都买了保险。帐篷、锅碗、氧气瓶、常备药。

何鹏认为,这一趟下来,除了欣赏沿途美景外,搭帐篷、做饭都是锻炼大家的生活能力和对各种场景的应对能力。

“我们也想让社会多了解脊髓损伤群体,虽然与轮椅为伴,但我们也勇敢追梦。”何鹏说。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