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诸葛亮五次北伐之中,第一次最为悲壮,原因很简单:挥泪斩马谡!正所谓,出身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然而,这里有一个大问题,即:街亭那么重要,为何诸葛亮不派遣魏延或赵云等人镇守,而是选择了从未有过领兵经验的马谡呢?
街亭的重要性究竟如何?关于这一点,大家只要知道此地的两个功能,就彻底明白了:(1)蜀军的退路,(2)粮草转运的必经之地。后来,街亭失守之后,诸葛亮立即退兵,由此可见街亭对诸葛亮的重要意义!
大家都知道,诸葛一生唯谨慎,做事小心翼翼,算来算去,一定要彻底安全才行。既然街亭如此重要,诸葛亮怎么也得要派善于防守的老将才对呀!
然而,诸葛亮派遣的是一个“新丁”!在此之前,马谡从未有过领兵经验,一直扮演的是谋士角色。需要说明的是,马谡谋略不错,在诸葛亮七擒孟获和蜀国的战略上,都提出过很优秀的建议。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会想起一个典故,即:纸上谈兵!赵括谋略不错,但领兵却很差。所以,善于谋略之人,未就善于领兵。按理说,一生谨慎的诸葛亮,应该有这样的怀疑,而且刘备死前曾说马谡“不可大用”!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诸葛亮任用马谡镇守街亭,要么是他的用人失误,要么是他的私心。如果撇开诸葛亮的失误不谈,那么就只能是诸葛亮的私心了。
所谓私心,因为马谡和诸葛亮关系相当的好,所以就给马谡一个立大功的机会。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即:诸葛亮认为街亭不难守,马谡完全能够胜任。
试想一下,如果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建功(未必一定要成功),那么战后论功行赏时,必然会说:此战获胜,某某是头功,马谡镇守街亭,可为二功!这样一来,马谡就顺理成章的成为军中领袖。
至于魏延,在人群之中的第一眼,诸葛亮就看不上他。第一次北伐时,诸葛亮就夺取了魏延的汉中军团兵权,让魏延做一般性的将军!在五次北伐之中,诸葛亮几乎不用魏延!
魏延有镇守街亭的能力吗?答案是100%可以!关于这一疑问,只要看一点即可:魏延镇守战略要地汉中10余年,一点纰漏都没有出,说明他绝对有能力镇守街亭!
更为重要的是,魏延曾对刘备说过这么一句,“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结合魏延镇守汉中10余年没出纰漏,说明魏延能守能攻,有胆有谋!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一个事实,即:诸葛亮希望马谡立功,所以给马谡一个好机会,至于魏延赵云等人,诸葛亮不想给他们机会。更为重要的是,有人说诸葛亮重用的多数官员,几乎都是荆州人士,说明他也是“任人唯亲”,在玩小圈子,魏延赵云算是圈外人士,相反小人杨仪等,诸葛亮却依然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