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前,她初来乍到,好问问题的她那张小圆脸总是有点红,大家喜欢喊她“小苹果”。
11年后,她化身结案“小快手”,连续两年夺得庭里的结案状元,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速裁法官。近日,她还获得了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组织的“百案云庭”专项业务技能比赛银奖。
她是马敬,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的一名女法官。
马敬进入法院系统的最初3年在海淀法院山后法庭担任法官助理,经手的多是家长里短的案件,随后进入劳动争议庭,接触的多是冷门又小众的劳动争议案件。
那时候的她,问题无处不在,分分钟变身“问题少女”,从劳动法中最基础的21.75天的来源,到综合工时如何计算,她全天候随身携带涉及劳动领域的法律汇编、会议纪要和政策文件。她总是在法官会议上不停地提问,充满胶原蛋白的小脸在讨论加辩论的过程,逐渐圆润透红,“小苹果”的称号由此横空出世。
2016年,马敬的30岁如期而至。那一年,她披上法袍,如愿成为一名员额法官。
独立办案的第一年,当时的劳动争议庭庭长李盛荣对马敬撰写的每一份判决书仔细把关,逐字逐句地调整修改,265件案子无一被发回改判。
不久,“小苹果”就开始向“数学家”进阶,法台前、书桌前必备计算器,随手抄起来便噼里啪啦一顿算,手机自带的计算器荣登她最爱用的软件前三名。从各种工资计算基数、社保费用核算,到「Σ」求和函数,再到毛利润、净利润、成本分摊、提成计算,各种明细信手拈来。偶尔还会被徒弟“吐槽”计算表格实在太宽,连A3纸都不够打印,开庭笔录精确到标点符号还要吹毛求疵。
“我是一个自带强迫症,敢较真儿的法官。”这是马敬给自己的定义。
曾有一位患有智力障碍的保安,将拖欠工资的保安公司起诉至法庭。开庭当天,20岁出头的小伙子全程低着头,紧张局促地不停搓着双手,说话吞吞吐吐,却坚定表示自己在一个仓库任职,保安公司则矢口否认。
劳动关系无法证明,当时已怀孕8个多月的马敬果断决定实地勘查一探究竟。驱车一个多小时后,她带着小伙来到了30多公里外的物流仓储大院。
回到曾经的工作地点,保安小伙双眼放光,马上指出了站岗位置、打饭窗口和收费窗口。马敬挺着肚子走了20多分钟,脖上挎着单反相机,不停地拍照取证。进入宿舍前,保安清楚地说出了房间构造、床位及生活用品的摆放,他还记得曾有哪些同事和他同住。打开门一看,果真如此。
在实锤面前,保安公司当场支付了拖欠已久的工资。
时隔两年,保安公司再次坐在了被告席,原告则换成了一名60多岁的老大爷。马敬看着似曾相识的卷宗,心里有谱儿了。她提前嘱咐书记员,如果开庭时保安公司依旧不承认劳务关系,我们“杀”他们个措手不及,直接实地考察,说走就走。
果不其然,拒不承认的戏码再次上演,马敬冷静地说,“原被告双方把手机关机上交,我们立刻去现场勘查”。
书记员秒懂深意,起身就回办公室做准备。只见马敬慢条斯理地说出了保安公司的办公地点,挑明两年前就曾审理过这家公司的案子,接着持续释明作虚假陈述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被告代理人的神情变得慌张不安,请求打个电话。没等书记员从楼上下来,被告代理人当场同意调解。
2019年,第二速裁团队成立。马敬“转身”成为一名速裁法官,专门审理劳动争议类速裁案件。
“一审一书一助”的传统铁三角模式向“1+N+N”转变,送达员、人民调解员、特聘调解律师、工会等行业调解组织也嵌入速裁团队。这考验了速裁法官定分止争的业务能力、快速甄别案件的好眼力,还有带领团队大步前行的领导力。
马敬制作了一张无比霸气的巨型表格——横2293行,竖11列。2293是她从事速裁工作以来,经手的2293件案子,而11列则包含收案时间、立案时间、案由、原被告信息、仲裁情况、案件甄别情况等所有相关信息。
收案、分案、退案、案件进展、经手人、反馈结果……工作痕迹和进展通过不同颜色清晰呈现,既方便当事人查询,又可避免经手人过多导致信息沟通不畅,还可以详细展现案件进展及卷宗流转情况,一表多用,方便快捷,精准高效。
马敬说:“速裁案件不是靠法官拍脑门拍出来的,而是挑出来的。要依靠仅有的立案材料,包括起诉书、仲裁裁决书和为数不多的证据,对案件案情、审理要求、审理难度甚至当事人的隐藏诉求进行精准判断。”
马敬的办公桌干净整洁,看不到案山卷海的压迫感,手边只有需要用的一两本卷,其他都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卷柜里。“××案子在卷柜第二层左边中间位置。”她随手一指,就能说出卷宗的具体位置。
2019年6月至12月,马敬结案557件,调撤率达65%,2020年前8个月,马敬结案396件,位居第二速裁团队之首。
在马敬看来,她的快速成长得益于第二速裁团队优秀的集体。毋庸置疑,马敬是个极其严格的师父,同样也是个肯花心思、花时间的师父。
“既然选择跟着姐,我就一定对你们的职业和人生负责。”杨秋阳和何珊来到团队之初,马敬便与她们进行过一次推心置腹的交谈。充分了解特长和性格之后,马敬因材施教,开展定制教育。杨秋阳主要负责诉前调解、证据交换、庭前会议等工作,何珊主要负责开庭、整卷归档等事务性工作。
团队亦经历过磨合期的阵痛,也正是在马敬的严管厚爱之下,顺利平稳踏上成长快车道。在日复一日的耳濡目染中,杨秋阳感受到了师父身上缜密的法律思维、娴熟的审判技巧和驾驭庭审的能力,她还会在工作之余撰写调研信息。何珊则养成了“清单式”的工作习惯,提前将事项逐一列在便利贴上,每完成一项便打勾标注。在这样有仪式感的状态中,她变成时间管理小达人,分分钟将乱如麻的工作理出头绪,越来越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自律且优秀,温柔且坚定,知足且上进。马敬,活出了她想要的模样。“每一起案件的当事人都是怀揣着对司法的期许走进法院,我多迈一步、多挖线索,再快一点、细一点,就能为当事人真正解决问题,这也是身体力行践行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初心。”马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