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小康人物 > 正文

全国政协委员许鸿飞:艺术创作应该接地气 不辜负这个好时代

每件作品的灵感都来源于生活,对生活观察入微,紧跟时代动向,从每个生活场景捕捉灵感,迅速动手呈现,这是全国政协委员、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每天在做的事。作为艺术家,许鸿飞一直践行着用作品记录历史、讴歌时代的职责使命。

发挥雕塑力量 弘扬抗疫精神

抗疫丰碑,永镌英名。11月5日,作为广东药科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毕业研究生,抗疫英雄王烁的塑像落成仪式在其母校庄严举行。身着应急服,头戴红十字帽,面露微笑,目视远方,王烁烈士雕像还是离开家时的模样,栩栩如生,眼神坚毅且充满希望。

疫情前,许鸿飞带着雕塑在全世界地标“打卡”,这两年紧随社会的步伐,他的雕塑有了更多新“体验”,验核酸、打疫苗,疫情防控人人有责。当得知广东医疗队有一个人无法回来的时候,他心情十分沉重。从照片中看到了王烁的形象,年轻、笑容灿烂,许鸿飞想起小时候看过的经典阿尔巴尼亚电影《第八个是铜像》,讲述二战后7位战士护送烈士铜像回故乡的故事。铜像是一个精神象征和符号,也可以说是许鸿飞雕塑艺术的启蒙。冥冥之中,正在进行抗疫系列创作的第八件作品就做成王烁的铜像。许鸿飞表示,“我们把它放在他曾经求学的地方,后来的师弟师妹也都会一直怀念他。”

当天,许鸿飞还在该校做了报告。在他看来,“艺术需要坚持”“艺术要有自己独特的追求”“艺术创作应该接地气”。他的作品《我们在你身边》《山高人为峰》《王烁》《九天逐梦》等与时代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表明雕塑艺术应当与时代紧密相连,弘扬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让现场听众深受鼓舞。

传承红色基因 展现雕塑之美

这种体现传承的讲座许鸿飞一直在作。11月22日,许鸿飞受邀回到母校广东两阳中学,为母校学子做了题为《传承红色基因,展现雕塑之美》的讲座,分享自己的创作历程和艺术追寻之路,与学弟学妹们交流,解答他们关于专业学习上的问题。

讲座上,他以自己创作“肥女”,展现“健康、自信、幽默、有爱”为引子,为同学们解读了艺术作品重要的独特性、创造性和共通性。他认为,这些不可或缺的元素,是艺术工作者向世界生动传递中国新形象的强有力语言。

许鸿飞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在推出个人风格鲜明的“肥女”之前,也有过创作迷茫期。大学毕业后做过三年花布设计师,也完成过不少命题雕塑。后来他又重返美院学习深造,不断在艺术道路上探索、实践、积累,逐渐形成主题集中、憨态可掬的“肥女”代表作系列,至今已有22年,作品清单却在不断更新。

“对于自己喜欢的事,坚持很重要。”“除了始终保持充沛的学习热情,心态保持阳光乐观,同学们不妨把格局和眼界放大一点,兴趣广泛一些。”“有想法,马上去做,功利心不要太重。”许鸿飞在讲座中语重心长的话语,激励着学弟学妹,也引发他们共鸣。同学们从这些分享中,感受到了学长许鸿飞不断突破自己、勇于担当时代使命的精神风貌。

不久前,在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连续第三年参加该院新生见面会的许鸿飞,同样结合自身求学、创作经历,分享了与黄永玉大师关于青春、艺术创作等方面的交流心得,勉励新生珍惜青春时光,在广轻这个非常好的平台磨练基本功,不断进步成长,让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具有创造性和影响力,不辜负这个好时代。

考察调研不停歇 艺术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许鸿飞一直在坚持用艺术助推乡村振兴。他的雕塑艺术百村展,已成为其在全国政协相关提案的案例实践和延续。“肥女”回到“故乡”,在旧屋、山路、田野间,肆意挥洒幸福阳光。

近半个月内,他两次来到广东清远连南瑶寨,为即将到来的雕塑展前期调研。十二年前(2009年),他就带着“肥女”走出艺术馆,与古寨云彩结合。走进千年瑶寨,仿佛进入历史的时光隧道,现代雕塑与古老原始景观的巨大反差形成强烈视觉冲击。如今,拾级而上,当年办展的情景历历在目,壮志豪情,又在心底升腾!这或许也是在故地体验一种不忘初心。

冬阳下的油岭老排给人一种岁月沉淀之感,与老者们围坐在石阶上,有说有笑,细细品味瑶岭故事,悠然自在。薄暮冥冥,席地而坐,与当地老友,欣赏着风景,体会着风土人情,享受着地道美食,怎样一番惬意!

不久之后,以“少年归来”为主题,许鸿飞雕塑艺术百村展第15站就在这里的油岭瑶寨、南岗古排、醉美马拉松赛道开幕。

这种调研几乎是连轴转的。11月中旬,许鸿飞创作完成的青年孙中山雕像刚在珠海中山公园落成,同期他就来到中西合璧、古朴优美的该市香洲区唐家湾镇会同村,进行考察调研。在这里领略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之余,也能感受到中国走向世界的最初缩影。

这里也体现着中西结合的多彩韵味。选址隐幽,先抑后扬的空间引导暗合中国传统诗意追求。村落布局吸收西方现代村镇规划理念,格局严整。虽历经170年跌宕起伏,会同村至今仍然保存完整古村的独特风貌,蕴含着丰富而珍贵的建筑历史遗存和人文历史信息。而这些也许又将体现在许鸿飞接下来的创作与办展中。

欣赏发掘生活 妙想闪现灵感

生活琐碎时刻都在上演,带上欣赏的眼光去发掘和联想,趣味横生的作品就此诞生。对于艺术家来说,休息也是工作,灵感往往是在最轻松的时候闪现。

11月初的立冬时节,阴阳转换,万物收藏。当天,许鸿飞正创作一组“三鱼”雕塑。它们首尾相接,成为圆环,既充满力量,在水底掀起波澜,又让人联想到幸福美满,团团圆圆。构思巧妙,做工精致。

这件作品正是许鸿飞10月份到贵州调研采风回来创作的,某企业在台江探索鲟鳇鱼全产业链帮扶模式,从基地建设到养殖再到深加工,带动当地村集体收入、人才培养和人员就业,联农带农、联农带社,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协同发展。

而近日,许鸿飞的雕塑新作《落雨大》也完成泥稿放大,进入翻模阶段。这件作品也是他8月底在从化石门国家森林公园休息期间酝酿的。石门国家森林公园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而孩子们在山间溪流中嬉戏,也让许鸿飞回想起了自己无忧无虑的少年时光。

用艺术讲好中国故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正是这位全国政协委员的理想,也是身为艺术家的日常。(资料来源:石磨坊)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