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小康人物 > 正文

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三公司“匠人”温晓辉

  (通讯员 吴琼 鹏华 李仕兵)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匠人”是技艺精湛的人,在欧洲,德国的学徒传统培养了最优秀的匠人、瑞士的顶级名表都是匠人将一个零件一个零件打磨而成的。匠人精神,就是追求极致的精神,是对专业的专注精神;就是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
 
  
温晓辉正在测量作业
 
  在中铁建大桥局三公司就有这么一位匠人的代表,在测量的岗位上一干就是二十年,从测量工干到测量班长,再干到测量专家。历经九个项目,学的是测量,干的是测量,为了干好测量尽可能利用一切能用到的信息技术,跨界自学VB语言,突破自我以一己之力发明测量助手软件并获得国家版权局下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该证书属于国家知识产权;完美实现测量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结合,努力将测量效率提高到极致,他就是三公司测量专家温晓辉。
 
  一丝不苟的负责精神
 
  温晓辉1997年毕业于铁十五局技校铁路测量专业,高级技师,后自修本科。
 
  他有一句口头禅:“要不就不干,要干就干好。”
 
  1997年至2004年,温晓辉在施工队里做测量工作。在早期隧道测量工作中,由于工作性质不分昼夜,常常在熟睡中被叫醒到隧道洞内测量放样,由此造成失眠的顽疾。都说建筑行业苦,那么测量工作是苦中之苦。测量人员经常面临翻山越岭、披襟斩棘、风吹日晒、昼夜不分的工作环境。
 
  测量工作是工程建设的基础,测量数据的准确与否对于工程施工来说可谓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做好测量工作不仅仅需要扎实稳固的技能,更需要有克服艰苦环境的信心、对待细节的精心以及坚持不懈的耐心。
 
  工作中的温晓辉“丁是丁,卯是卯”,有时候甚至有些“较真”。在秀松项目全线进行复测时,有些测量人员因控制点所在位置不佳,为了减少测量费用,就找出各种主客观理由搪塞说其中某个控制点被破坏或找不到,虽说此点并不影响整体施工路线,但温晓辉并没有为了省事而轻易相信他们所说的,他主动拿着手持GPS,带着项目测量人员一起沿着崎岖的山路寻找控制点,在野草丛生的山里最终测出了控制点,使得其它人员无言以对。
 
  对待年轻测量员他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甚至是严厉的。测量员小周是个“九零后”小伙子,活泼好动,平日里去工地测量,跑上跑下,立杆放线,十分勤快,但却对做资料有些反感,细心不足。为了改掉他的毛病,温晓辉常常对他讲解数据精准的重要性,在小周又一次马虎之后,温晓辉直接责罚小周一个星期不准去工地测量,留在办公室做资料。这对生性好动的小周可是个绝对有效的惩罚,马虎的毛病一下子就被“治愈”了。
 
  温晓辉不仅严格要求他人,自身也以身作则,兢兢业业,担任测量班长期间,从不以领导自居,事无巨细,亲力亲为。无论野外测量或是编制资料,他都同其他测量员一起进行,一起翻山越岭,一起熬夜加班。一次工地测量,由于雨后路滑加上山路崎岖难行,其他的测量员都劝说患了重感冒的温晓辉留在宿舍休息,他却因为这次测量的难度系数较大而放心不下,坚持穿着厚棉衣一测就是一整天,直到太阳落山,到了晚上体力再也难以支撑,不得不打了整整两天的点滴。
 
  学无止境的上进精神
 
  温晓辉不仅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在业务学习方面更是有着一股钻劲儿,他常常把毛主席的话挂在嘴边:“一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工作中对知识的不断探索一直是他多年坚持的习惯。
 
  “作为测量工,总是千方百计想让工作提高点效率,活儿干快点儿,资料做快点儿,省点时间”。
 
  在2004年之前,温晓辉没有接触过电脑,一直使用经纬仪测量,可以说完全是“纯手工”测量和计算。2003年5月,他到黄延高速公路项目帮忙,首次接触了CASIO-FX 4800计算器和全站仪。计算器的出现仿佛在温晓辉眼前打开了新世界,他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这种计算器可以进行简单的编程运算,比手工计算效率提高了准确率和计算速度。自从使用了计算器,温晓辉就像着了魔,自己花400元买CASIO-FX 4800计算器开始研究学习。逐步掌握了这种计算器编程语言知识;编辑出了许多常用的计算器程序。
 
  2004年,温晓辉调到云万高速公路项目部工作,开始接触到电脑和excel电子表格公式,从此走入计算机的新世界。计算机知识一张白纸的他自学五笔输入法和office应用,尝试使用excel公式进行计算。与此同时,他遇到了当时的公司测量专家贾雪亮,大家都尊称为“贾工”。在与贾工的共事过程中,温晓辉明显感觉到了与专家的差距。也曾因为自卑而不敢随意请教,转而去钻研贾工的工作记录本,从中学习研究专家的工作方法和经验,因此在工作水平上有了很大的提升。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