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小康人物 > 正文

四川大学生走进贫困村 介绍扶贫政策助力扶贫工作

2018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一年,5月5日,在四川农业大学机电学院党委的组织下,第85期党校部分入党积极分子深入柳阳村进行“十大政府红包”宣讲,为村民夜校提供两会学习资料,并聆听村上的脱贫经历,帮助村民深入了解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出来的民生“红包”,解答政策疑惑。

\

四川农业大学学生向村民讲解国家政策。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林志成 摄

“绝对不允许有零就业家庭出现,这是政府工作报告对老百姓做出的庄严承诺。也就是说,我们一个家庭里至少要保证有一个人能够有工作。”四川农业大学学生王海鑫用着一口亲切的四川话,为乡亲们解释着各项政策的具体含义。

“这帮大学生来讲政策说的四川话,我们听得懂。就是听不懂的,在他们的解释下我们也能够明白,很接地气。”一位72岁的村民说道。

除了利用PPT为村民宣讲政府的十大红包,小组成员制作了线上微信题库,进行两会知识竞答,并交付村支书用作农民夜校上课时的学习资料。小组还精心编排了一个关于两会的小品,向村民们展示出政府对乡村振兴的扶持力度和实现全面小康的决心。

雅安市南郊乡柳阳村是一个贫困村,但是经过这几年的建设已近脱贫。这些成就除了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和企业的有利帮扶外,离不开的是柳阳村村委会的辛勤工作。

“我们村有300余户人家,现在还有6户人家还处于贫困状态。这6户人家里基本上是因病、因残疾而致贫。村里今年的工作重点就是在今年之内想办法实现全部脱贫,保证‘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实现。”柳阳村村支书杨青红笃定地向入党积极分子们介绍,当年加入了党,从此以后行动上就坚持党的领导,思想上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总体就是感觉自己有了集体,也就更有责任去坚持做村上的工作。”

柳阳村村长邓良全也是一位群众基础好的领头人。“我家里早就实现了脱贫,两个子女也有自己的工作。但是作为党员,我不能眼看着村里的人一直贫穷。既然我能做,要做我就做到最好。这不仅是做人的良心,还是一个共产党员的党性。”

\

村民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林志成 摄

据调研团了解,村中有一户因病、因残致贫的村民,家中可谓是“家徒四壁”。当提到家中境遇时,夫妻两人哽咽了。两人都有残疾,女主人每日只能通过造氧机器维持生命。好在最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贫政策。村里修上了一条路,给了男主人一个清扫道路的工作,让他能在家门口就业,照顾家庭。“如果我能做事,我绝对不要低保。不想为国家增添负担,国家对我们已经够好了。”女主人激动地说。

“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了,我最深的感受就是新农合医保。有一年,我不愿意交那十几块钱。当年生病住了院,全都是自己承担,现在想起来都感觉不好意思。国家给了那么好的政策,我们有时候却不晓得珍惜。现在,我年年都交医保,虽然家里收入低,我也不担心看病了。”男主人介绍说。

据村长介绍,目前村里300多户人家,医保接近全覆盖。“有个别不愿缴纳的,村里也会尽力劝说,确保政策的利民落到实处。”

据悉,柳阳村作为近郊村,主要就业方式是进城务工和种植蔬菜。村委会表示,在未来工作中将依靠成雅快速通道,开办更多的村内“企业”,增加就业岗位,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