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小康人物 > 正文

修炼“内功” 服务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说道。作为一名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的大学生村官,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被寄予厚望,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在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不断汲取养分,修炼“内功”,提高工作能力,大展身手,为村民谋幸福。

首先,要把学习放在重要位置上。学习是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学习是工作之本,工作是立身根基。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在加快,稍不留神就会滞后于时代发展的步伐,所以要牢固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在知识中获取养分,养成勤于动脑、动笔、动手的好习惯,增长本领与才干。

特别是向优秀共产党员看齐,在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涌现出了不少为民谋福祉的优秀共产党员。他是情系大地、心怀农民,用毕生的心血与汗水让一个个村庄绿起来、富起来的“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他还是用脚步丈量田间地头,发扬“樵夫”锲而不舍精神的人民好干部廖俊波;他也是像守护生命一样守护祖国基因库,在青藏高原跋山涉水50多万公里,打响“植物保卫战”的复旦教授钟扬……这些优秀的共产党员把“人民”二字放在心头,将执着奉献的精神融入社会主义内涵,着重突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平凡的事业中释放自己的光与热。

其次,边学边思,知行合一,致力于实际问题的解决。知行合一,学用结合,学是途径,用才是目的,我们要勇于实践,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从而更好地指导日常工作。农村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在我镇旧村改造、产业转型升级的跨越式发展时期,充满着机遇与挑战,正值我们大学生村官尽情释放光与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既要志存高远又要脚踏实地、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切勿心浮气躁,朝三暮四,而要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和踏实的工作态度,虚心向周围的领导同事学习,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特别是要学习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带着问题去学,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日常工作,真正做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再次要修养品性,做一个德才兼备的奋进青年,以德修身,以德服人。作为一名青年大学生村官,既要有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又要有为今天事业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弃旧图新、修身养性,见贤思齐,时常自省与反思,自觉查找自身的缺点与不足,从而更好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传递正能量,为自己的村官任期填上满意的答卷,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贡献自己的积极力量。

最后要把“服务”二字扛在肩上,落实到细致入微的小事中。作为一名服务基层的村官,一名共产党员,要牢牢把群众放在心头,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一直以来,我都告诫自己,要努力做好服务,在工作中想他人之所想,及他人之所及,尽可能为村民排忧解难,不嫌麻烦,不怕累,平时多下村走走,多和村民沟通交流,多倾听村民的心声和需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真正为村民办实事。

基层是最锻炼人的地方,也是最磨练人的地方。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选择到基层、到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去施展才华,挥洒青春的汗水,释放自己的光与热。既然选择了基层,就要耐得住寂寞,随时做好吃苦的准备,立足自己的本职岗位,迈开步子,走出院子,去田间地头,到村民家中,俯下身子多听听老百姓的实际需要,多为百姓办实事,解难题,尽职尽责,让广大农民得到实惠得到便利,真正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