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凌晨,记者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获悉,北京人艺著名表演艺术家朱旭因病医治无效,于2018年9月15日凌晨2时20分在京逝世,享年88岁。有观众说:“朱旭老爷子,就是我们中国人心目中最好的父亲和爷爷的形象。”如今,老爷子走了,但他留给舞台、银幕、荧屏的那些朴实细腻、生动感人的形象,永远都留在人们心中。
处处开花 影视话表演自成一格
朱旭,1930年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49年进入华北大学,在华大三部戏剧科学习戏剧,毕业后进入华大文工二团工作,从灯光师到演员,由此开启他的戏剧人生。同年11月,朱旭加入中央戏剧学院话剧团任演员。1952年6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立,22岁的朱旭成为了北京人艺的演员。这一身份伴随他六十余载,是他一生最珍视和爱重的身份。
在北京人艺舞台上,朱旭塑造过数十个性格独特、色彩鲜明的人物形象。他风趣幽默、细腻传神的表演,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有人称朱旭是大器晚成,更有人说他“老来红”。1984年,已经54岁的朱旭初涉影坛,从此成为影视常青树。先后参演电影《红衣少女》《清凉寺的钟声》《小巷名流》《鼓书艺人》《我们天上见》《变脸》《洗澡》《刮痧》及电视剧《末代皇帝》《大地之子》《似水年华》等。他不留痕迹的表演,被评论为“完全不是在演戏,而是在生活。”
1984年他因话剧《红白喜事》获文化部表演一等奖。1991年获中国话剧金狮奖“演员金狮奖”。1996年,66岁的他因《大地之子》蜚声日本影坛,获日本广播文化基金会颁发的“最佳男主角奖”和NHK颁发的“银河奖”。他凭在电影《变脸》中的精湛表演获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2001年同样因电影《刮痧》获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2004年获中国话剧金狮奖“荣誉金狮奖”,因出演《北街南院》获“文华奖”表演奖。2005年获“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演员”称号。2007年中国话剧百年之际,被授予“文化部优秀话剧艺术工作者”荣誉称号,同年获得“繁荣首都文艺事业突出贡献者”荣誉称号。2011年获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特别奖等。
朱旭离休后,一直关注并参与着北京人艺的建设和发展,尽管已经七八旬高龄,但只要剧院需要,他仍以高昂的热情参加到排练演出中。第一时间投身《北街南院》《生·活》的排演当中,用自己所参演的艺术作品去鼓舞人心。2012年,北京人艺建院六十周年,82岁的朱旭还站在舞台上,扮演《甲子园》中的姚半仙,这是他最后一个话剧角色,至此,他在自己最爱的舞台上站了整整一个甲子。朱旭最后一次登台,是在今年5月2018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壹戏剧大赏”为朱旭和焦晃两位老艺术家颁发了“中国话剧杰出贡献奖”。朱旭坐着轮椅上台领奖,赢得满场掌声。
朱旭一生家庭幸福,和同为人艺同事的老伴宋凤仪一生恩爱。他们有两个儿子,都非常孝顺。朱旭晚年享受到四世同堂的天伦之乐。
德艺双馨 赢得交口称赞
朱旭待人热情友善,为人随和。从艺六十余载,他在舞台上下乐乐呵呵,有着睿智的幽默。在同辈艺术家面前,他是相伴一生的艺术伙伴,在晚辈面前是德艺双馨、高山仰止的艺术大家。
当年,朱旭在莎士比亚的名剧《请君入瓮》里扮演过一个“大混蛋”,精彩的表演受到了大家的交口称赞。也有其他演员扮演过这个角色,于是之对此评价道:“看见没有?别人演的是一个生活的大混蛋,而朱旭演的是一个艺术的大混蛋!”两厢比较,相差十万八千里之遥。
92岁的人艺老艺术家蓝天野曾公开表示:“朱旭比我演得好”。他说:“朱旭演戏有他的特点,他天生幽默松弛,而且他的松弛有美学方向的取向。朱旭从一开始演戏就是对的。他演的第一个戏《生产长一寸》中,我演一个工人,他演一个徒弟。他从头一个戏开始,演戏方法就是正确的。后来第二个是个美国戏,他演了一个美国大兵,表演方法正确而且精彩。当时我们这些演员从四面八方来,各种演戏方法都有,为什么朱旭从一开始就是对的呢?因为他脑子一直在琢磨戏怎么演才好,有人是瞎演,他是动脑子,每次都动脑子演,每次动脑子都进一步。而且朱旭还有一个特点,他有着非常愉快的充满情趣的生活状态,他爱玩,兴趣广泛,琴棋书画,花鸟鱼虫,爱钓鱼养鱼养蛐蛐蝈蝈糊风筝,有点儿像曹雪芹。所以从事戏剧艺术当演员,如果生活中没有一点儿兴趣,只会死用功,是不行的。”
人艺老艺术家覃赞耀跟朱旭同年,曾经共患过难,也一块儿打过球,他说:“我从朱旭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们一块儿劳动,去挑粪,我们积极去找大筐、铁铲子,大家积极劳动。他走了,一会儿他去找老乡借了个车,结果我们组挑最多。他动脑子,不是傻干,是个会生活、会用心的人。”
人艺老艺术家李滨评价朱旭是“心灵、手巧、口吃”,认为这六个字成就了朱旭独有的幽默含蓄的表演性格,“他手巧,大件儿可以修沙发,小到可以修钟表。他不善言谈,但都在心里了。”
著名演员濮存昕评价朱旭的表演“松弛极了,快乐极了!”梁冠华也盛赞朱旭老师“是一个极其聪明的演员,会演出很多与众不同的东西”。杨立新则用四个词概括朱旭老师在北京人艺演员心目中的地位:“老师、偶像、艺术家、大演员。”
演员何冰一直认为朱旭是他心目中最认可的表演艺术领域标杆性人物。他说:“朱旭先生真好,确实是好!我觉得表演艺术在他身上,是一个特别高的体现。我心目中的英雄和榜样,我真正想当的,就是这样的演员。”当朱旭老师病危住院时,记者告知何冰这个消息,正在外地拍戏的他当时表示:“泪落如雨。”
演员吴刚在《哗变》中跟朱旭搭过戏。他说:“那时候只要朱旭老师一上台,侧幕条全是脑袋,这部戏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在那儿看朱旭老师演戏。不得了,真的是不得了!都看傻了!”
演员冯远征也说:“我们到剧院之后,朱旭老师已经很少演戏了。但我有一部戏《哗变》是接着老师的。他来过剧组几次,我很希望他给我指点,他说你不要学我,但他告诉我们当时导演怎么说的,他在传达这个戏真正要传达的东西。还有汶川大地震之后,我们剧院用一个月时间排了一个戏《生活》,我们一个月和老爷子在一起演下来,学习到了很多。”
2012年,北京人艺复排话剧《推销员之死》,当时排练遇到了“瓶颈期”,丁志诚、邹建、苗驰等主演特意上朱旭家中拜访求教。当时已经82岁的朱旭,就像前一天刚刚演完这部戏一样,对剧中的每句对白每个细节都记得一清二楚,连说台词带分析人物心理,让几位晚辈听得频频点头,很多地方有恍然大悟之感。听得兴起的丁志诚当时兴奋得恨不得立刻找出一副牌来跟朱旭老爷子“对词儿”:“你看老爷子刚说这几句,句句都在点儿上!”苗驰也感叹:“真是字字珠玑!” 演员们纷纷把自己的台词和困惑说给朱旭听,朱旭一两句朴实又智慧的话,就让这些年轻演员都有了拨开云见明月的领悟之感。丁志诚对此感叹道:“我上世纪八十年代到的北京人艺,看了不少老前辈演戏,剧院里最让我敬佩的就是朱旭和林连昆两位。看老爷子演戏,太有生活有魅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