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小康人物 > 正文

常州金坛老人坚守40年 传承传统打铁技艺

铛铛铛,清脆的打铁声从屋里传出,火红的煤炭燃烧着,喷发的铁花,看上去很是震撼。熔火后的铁块经过敲打,变方、变圆、变扁、变尖,变身为犁、耙、锄、刀、镰……成为农民手中的农作工具。62岁的金坛人石国平,已经是目前为数不多,仍在坚守着这门传统手艺的人了。

\

位于金坛区社桥北路的石记铁匠铺,未至店内,就已听见“铛铛铛”清脆的声音。不大的作坊里,墙面乌黑,挂着镰刀、犁、耙等工具,不大的空间内,是不停运转的风炉和两架重锤,似乎在告诉路人,这里仍保持着历史与传统。

\

手握一根铁钳,熟练地夹起一块铁片,放在炉火里,不一会儿,将烧得通红的铁片拿出来,抡起铁锤在铁墩砧上反复捶打。右手握小锤,左手握铁钳,在锻打过程中,上手要凭目测不断翻动铁料,石师傅正在火光和机械中来回穿梭,不断有新的产品完成。此情景,就像穿越回农耕盛行的时代。

店主石国平有40年的打铁经验。岁月流逝,石国平守着一方炉火,怀着一身技艺,不知不觉就打了一辈子的铁,长年手握铁锤留下的,是手指关节处凸起的厚厚的老茧。

1987年,时年30岁的石国平辞去了教师的职业,跟随当时已是农具厂厂长的爸爸学习祖传手艺打铁。“以前没有机械,纯手工,在闷热的空间里工作,铁块出炉后必须趁热敲打,工作又脏又累,特别是夏天,穿着短裤、打着赤膊高温工作,干的都是体力活,由于常年举大锤双手敲打,手背常因此麻木、发肿,那时候年轻,能干,也能吃苦。”石国平说。

石师傅告诉记者从1985年到2005年的农村是鼎盛时期,老百姓生活中用的农具和利器,他都能打出来,菜刀,柴刀,猪肉刀,犁,锄头,镰刀,钉,锤子,斧头……供不应求,连晚上都要加班,因其质佳,行销于金坛各乡,产品家喻户晓。石记铁铺,至今从来没有停过工。石师傅说石师傅告诉记者以打好的菜刀为例,需经过选料、烧红开坑、熔火、煅打成型、过冷捶、打磨、淬火、冷锻、精磨、安装刀柄、打印商号等11道工序,才能制作出一把菜刀,用时约两小时。好的作品除了讲究材料、经验、眼明手快外,还要细心和耐心。石国平说:“打铁工序繁杂、火候的掌握、淬取的时间、铁器的锤打,都很有讲究,是一个磨心性的工作。”

石师傅担忧的是打铁这个传统手艺,该如何传承下去?他说现在很少有人愿意继承老祖宗传下来的这门手艺,都嫌又脏又累又不挣钱,自己唯一的儿子也并不愿意继承这门手艺,可自己年龄大了,别的啥也干不了,自己又不喝酒又不爱打牌,现在能干一天是一天,总比歇着强。最重要的是石师傅不想丢失这个品牌和传承了十三代的祖传技艺。

打铁已是个夕阳产业,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农户对农具的需求逐渐减少,销量也大不如从前。当年老一辈的师傅早已放弃这个行业,如今还从事打铁行业的也已经为数不多了。“打铁匠”这个词也将同那些在炉火中奋力挥动大锤的身影一起。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