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小康人物 > 正文

第一书记隗云华量体裁衣谋发展,让村民富裕起来

东太平村虽然毗邻十渡旅游风景区,但由于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更没有济发展可支撑的产业,是房山区确定的全区35个低收入村之一。“第一书记”隗云华到村里后,了解到村里的情况没有抱怨,而是默默立下一个志愿:哪怕磨破双脚,也要为村民趟出一条希望路。他和村书记及“两委”成员积极拓展增收渠道,争取资金支持,建设了全镇第一家“光伏发电站”,修建了红井路联络线;引进社会资本打造高端民宿,充分发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资源优势,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东太平村,村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经济收入得到了提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农民日报”、“中国社区报”、“北京支部生活”等30余家中央、市、区级媒体和报刊杂志,对相关先进事迹和工作情况进行了宣传报道。

建立光伏发电站,让村子“亮”起来

如何帮助村民致富一直是“第一书记”和村书记思考的问题。通过调研,他们发现村子地处海拔500米的山脉上,常年天气晴朗、日照充足。他认为可以利用村里充足的太阳能,大力发展光伏发电项目,这不仅符合十渡镇的产业发展定位,也可以提高村委会的经济收入。他和书记拿着建设方案,开始奔波于乡镇政府、发改委、供电局等多个部门,汇报建设思路和争取资金支持。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在东太平村建设完成了全镇第一家“光伏发电站”。发电站建设在村委会的楼顶,由99块太阳能电池板组成、22千瓦,每天可以发电110度,不仅每天可以免费满足村委会三层办公楼的用电量,每天还都会有60度余电并入国家电网挣钱。依照1.04元一度电并网费用标准,目前村委会不仅全年免费用电,每年还增收2万余元,村经济收入得到了提升。

\

村里建成首座光伏发电站。作者供图

打造“休闲农园项目”,让村子“富”起来

“第一书记”在走访过程中,发现东太平村地处十渡镇深山区,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山场植被茂盛,适合樱桃和枣树生长。为增加农民的收入,他和村“两委”决定充分发挥东太平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资源优势,利用村主路和登山步道两侧的100亩集体土地,种植樱桃和枣树,打造“休闲农园项目”,不仅可美化村域环境,还便于游客的采摘和观光,提高村民收入。为了进行可行性研究,“第一书记”和村书记顶着烈日酷暑,将山前屋后和山坡转了个遍,衣服被汗浸透了、人也晒黑了,经过与区农委和技术人员反复论证和勘察现场,终于拿出了科学合理的“休闲农园项目”建设方案。“第一书记”将建设思路向当地十渡镇党委政府和派出单位领导及时进行了汇报,获得了他们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可。经积极争取区农委的支持,争取到了200万元资金。在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耕地施工作业全部优先考虑低收入户劳动力。37名收入户通过参与“休闲农园项目”施工,年人均增收7200元,解决了农户63人就业。此项目效益预计第一年产量2.75万斤、收益24.75万元,第三年产量7万斤,收益达到61万元,不仅增加了农户收入,也带动了村旅游产业。

\

打造“休闲农园项目”。作者供图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