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小康人物 > 正文

夫妻第一书记携手扶贫路

为做好脱贫攻坚工作,2015年,巴中市选派了699名优秀干部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第一书记们因村施策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抓发展、拔穷根,成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心骨。在扎根贫困村的扶贫队伍中,朱杰与刘秀梅是巴州区唯一的一对“夫妻档”。

2015年8月,朱杰由巴州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推荐,安排到枣林镇灵山村担任第一书记。2017年4月,他妻子刘秀梅也被组织从区总工会派驻到回风街道办事处白鹤山村(非贫困村)任第一书记。就这样,他们俩携手走上了脱贫攻坚之路。回首近三年的第一书记工作,朱杰说,既有村里发生的巨变、村民快速增收带来的喜悦与欣慰,也有不为人知的艰辛与苦涩。

扶贫还得先扶志

党建引领强化一线

四年前,朱杰来到平均海拔1200米、幅员面积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6亩的枣林镇灵山村,这里是典型的高山旱梁贫困村。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共198户611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5户296人。面对组织的信任、百姓的期盼,脱贫帮扶抓什么?怎么抓?他悟出了自己的道道。

“我刚去的时候村‘两委’成员年龄老化,村上办公条件差,连台电脑都没有,于是我决定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来抓。”2015年8月,朱杰到村报到的第二天,他召集村“两委”干部、党员、社长、部分村民代表召开精准扶贫座谈会,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当即修订脱贫致富规划、调整产业发展项目,并成立了以第一书记为组长的灵山村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他这个人很活跃。”村主任吴三礼告诉记者,“朱书记一到村里首先就抓住了党建这个关键点不放,一下子就把全村事务全拎起来了。我们以前总觉得群众思想觉悟不高,做事得不到支持,工作推进很不理想,没想到朱书记开几个会就全解决了!”就这样,灵山村从刚开始召集不齐党员开会,到健全的“三会一课”党组织生活,再到在项目现场开协调会,又到现在可以随时随地群策群议开小会,村里的杂音渐渐少了,党员群众的心气高了,工作推动更顺畅了。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