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小康人物 > 正文

蜀水追忆巴东县委老部长

  文/ 蜀 水

\

 

  33年前的一天,我接到调令去县委宣传部报到。

  县委大院其实不大,在半山腰的陡坡上,一块窄小的平地,一字摆开的砖瓦老楼房。

  不过,楼房前面许多灯笼树挺拔而立,最大的那一棵杆粗叶茂,像一把巨大的伞,在天空伸开它的枝叶,算是大院的标识。

  上班第一天,部长安排我坐他对面并说:“沈(副)部长外出学习,你临时坐吧。”我忐忑不安地坐在那张木桌旁。

  晚上,我做了一个梦,一个身材高大,穿着深色中山装,理着大背头的领导,他对我恶恨恨地说:“我就是沈向东,宣传部副部长。你是谁?为什么坐我的办公桌?”然后轰地一声将手拍在桌子上,接着大吼:“滚!”。

  第二天,我看见那张桌子心里就发虚,脑子里不断地回响着一个连串的吼声:“滚,滚,滚!”

  一周后,沈(副)部长从省城回来了。我打量着他,中等个子,挺拔的胸膛,结实的身板,简洁的短发,尤其是他直直的腰杆,就像院子里那棵最大的灯笼树一样高大,一种堂堂正正的高大。他穿着一身干净而有些旧的浅蓝色中山装,左胸前的衣袋装着一只黑色的旧钢笔。

  “你是新来的小张,听王部长说哒,欢迎你啊!”他向我走来并伸出双手,声音很有磁性,铿锵有力,亲切而不拖泥带水。尤其是那双手,宽大厚实而温暖。

  我急切地站起来,有些胆怯地给他让座,他把我按了回去。“你看,我们部里才两间小房几张桌子,哪里有空你就坐哪里。“我悬起的心终于安放下来。

  我的编制是秘书科,可干的是宣传科的活儿。后来写稿写出了一点儿小名声,全都是受了沈(副)部长的影响。

  人们经常背后议论沈(副)部长,议题至少有三条:一是小学文化,印刷厂排字工出身,写得一手好文章;二是腰杆硬,一身正气;三是爱惜人才,特别爱护勤奋好学的年轻人。

  我听了这些议论,心里不踏实。看了沈部长的文章,怎么也不相信他是从小学文化程度的排字工到宣传部大笔杆子的。于是,我跑到县城那棵黄角树旁的印刷厂,一位老师傅对我说:“这是真的!这是真的!”从此,我开始了我的写作历程。我白天采访,晚上写稿,经常通宵达旦。有时累得实在受不了啦,就想到了一个从排字工到大笔杆子的传奇。于是,笔下的每一个字就变成了印刷厂排字工选出的铅字,一张张散发油墨香气的报纸,它载着我笔下的文章,犹如美丽雪花飘洒在大江南北。

  一次,上级报社分配给部里一个专版,机会难得。我也想借这个机会上一篇文章。其实,部里部外都知道,沈(副)部长是个不好搞的人,他做事有标准,做人有底线。如果有事求他,搞请吃请喝,送钱送礼是行不通的。我想,这次机会与我无缘。没想到他却对我说:“小张,野三关这个镇发展得不错,又是你老家,安排你写一篇。但是,要写得有水平啊!”我高兴得差点儿跳起来了。我用沈(副)部长的那股认真劲儿,反复修改誊写了21遍,交了一篇《深山明珠野三关》的短文,首次一稿过。遗憾的是,从未给他送过一份钱和半份礼,甚至连讨好或者感谢的言语都没敢说过一句,因为他不吃这一套。

  当年,沈(副)部长经常安排我下乡,大多是农民通讯员遇到困难了,他千叮咛万嘱托,要求我切实帮助他们。我自己也会遇到工作中的困难,他就像一位严格又慈祥的父亲,在保护中教育我,在教育中保护我。

\

 

  后来,我像一只孤单的小鸟,从一个温暖的窝里飞了出去,再也没有狂风暴雨中大树的遮挡,再也没有人世险恶时他那质朴而慈祥的目光……

  但是,我终于学会了直起腰杆,我终于学会了挺起胸膛,我终于学会了慈悲和关爱,特别是我终于学会了做人就是死也要守住底线!

  几十年过去了,我没有见到沈(副)部长,我想,他一直到退休肯定还是副部长,因为这个对他来说并不重要。但是,他浑身的精神气儿是正的,正得天地鬼神也得顶礼敬仰。

  前年,我偶然见过沈(副)部长一面,他显得苍老了一些,但风骨依旧。临别送他上车时,我喊了一声:“再见,老部长!”他一回头转身,我猛然想到了当年县委机关院子里的那棵最大的灯笼树。

  老部长,我心中的大树!

  作者简介:

  蜀水(原名张一彪),曾供职于巴东县委宣传部、《鄂西报》《三峡晚报》、《三峡工程报》、《深圳法制报》、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现任红铅笔集团既北斗猎头集团董事长。

\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