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活动 > 正文

一四川公司让中国空军排世界第二 美国甘拜下风 没法比

网上有“成洛马,沈霍伊”的说法,在军迷心中成飞是堪比美国战机巨头洛马公司那样的存在,而“老大哥”沈飞却风光不再。想当年,成飞不过是大哥沈飞身后的小弟。成飞究竟做了什么能在几十年间逆袭上位呢?

沈飞是中国航空工业的嫡长子,早在1951年建厂,先后制造了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第一枚地空导弹,第一架双倍音速战斗机。在80年代之前,沈飞在中国可是航空界一哥的存在。

相反,成飞就要low多了,58年才在四川腹地建厂,起家的时候破破烂烂,仓促上马。在1960年的时候,贺老总还来视察过,批评当时成飞厂房质量低劣,墙里的砖都能用手掰动。

当中国引进歼7的时候已经意识到,这种飞机无法应对未来作战的特点,需要新一代战机。沈飞和成飞分别递交了歼8、歼9的方案,后来三机部觉得成飞方案步子迈得太大不靠谱,再加上军队忍耐,经费压缩,所以就让歼9下马。

集中资源去保歼8这颗独苗。成飞此时手中没活干,于是只好去做外贸版的歼7。

一个是研发下一代战机,一个是做老旧机型的仿制工作,一个是去打造自家国防主力,一个是做可有可无的外贸产品,那么谁轻谁重就不用说了吧。

当时中国有多种型号的战机,但为什么就只有歼7成为外贸的拳头产品?而不是歼5、歼6、强5?

成飞一下被踢到角落里,但却因祸得福。分派给成飞的任务是外贸版歼7的研发和生产,面向的客户都是像埃及、朝鲜、阿尔巴尼亚、巴基斯坦这样局势紧张,有强烈安全需求的国家。这武器装备的价值是要通过战争来检验的。

虽说歼8是用来装备中国精锐空军的,但不在实战条件下没法检验实际性能,没有实战结果,也就不知道武器装备究竟需要在哪里改进,产品的迭代进化也就无从谈起。相反成飞的客户往往都有大量的经验,对外贸版歼7的要求更贴近实战。

客户一方面以更苛刻的标准来要求成飞,但在另一方面给成飞的研究人员提供了大量宝贵的数据。

这一来二去,成飞靠着外贸获得的资金、数据一小步一小步的成长起来了,培养出自己的技术水平、生产能力、以及更重要的,对未来战争发展的认知。

1982年中国引进法国幻影2000失败,转而开始着手去购买美国的三代机F-16。

这时候成飞宋文骢站出来说,我试试看行不行,咱们自行研发三代机。成飞有之前歼9和外贸版歼7的技术积累,再加上吃透了未来空战的作战思路,很对军队的胃口。

韩国在当时花了52亿美元购买了120架F-16的生产专利,而歼10的研制经费只有它的一半,成本上也算的过去。所以最后,空军、海军、总参的大佬一致拍板认可,歼10最终花落成飞。

老大哥沈飞则一直在歼八项目上耕耘,1984年中国35周年大庆,本来要亮相的歼8临时趴窝,参加不了阅兵。到了中美“和平典范”计划,送去美国的两架歼8零件都不能互换。

90年代开始,格局就成了成飞搞中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机歼10,沈飞仿制俄罗斯的苏-27。到了21世纪,成飞又接连的爆出了歼20、运20两款自主研发的主力战机。

反观沈飞,几十年下来,就一个苏-27改来改去,再就是临时上马的FC-31。比较之下,成飞在这几十年中的发展可谓是迅速。

成飞没有深厚的资源,也没有显赫的背景,在经费紧张时期被扔出去搞外贸。国际市场不比体制内,不是靠拼爹就能解决问题,只有一步一个脚印用技术、用实力才能从血海中杀出一条生路来。

相对劣势的环境反而孕育出更优秀的人物和产品,促生了成飞的进化,期待四川人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