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一大会址、上海市党建服务中心、陈云纪念馆……近日,多堂系列音频党课从党的诞生地上海通过空中电波传播开来,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发了“追剧”般的效应。
“这么好的课,我不做生意了,能和你一起去听吗?”赵先生是一名专车司机,当听到乘客要赶去现场听“十九大精神十九人讲”党课,格外激动。这真实的一幕发生在11月18日晚,赵先生和乘客一起走进徐汇滨江建设者之家聆听了一堂特别的党课。
事实上,赵先生只是系列音频党课的关注者之一。
10日,收听人数超50万、直播间1300人次互动;
12日,收听人数增加11%、直播间600人次互动;
13日,收听人数再增加37%,直播间1300人次互动;
……
从11月10日“十九大精神十九人讲”党课连续播出10天以来,每天平均超过60万人在线收听,截至目前已吸引了逾500万听众。
11月10日晚,“十九大精神十九人讲”系列音频党课在中共一大会址开讲 上海市党建服务中心 供图
连续19天、19位专家、19个“新”…… 由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市党建服务中心、人民网上海频道、SMG东方广播中心和阿基米德FM联合推出的“十九大精神十九人讲”,为何呈现出热播剧般的魅力,吸引了如此多的听众“追剧”?
“这么好的机会,我怎么能不来听?”
“最近学习十九大很红火,大家都在学,这次能跟专家老师面对面学习很难得,这么好的机会,我怎么能不来听?”跟着乘客来“蹭”党课的专车司机赵先生告诉记者,“虽然我不是党员,但觉得自己多了解一些十九大精神对工作生活都很有帮助,与客户也会多一些交谈的机会,特别是我本人非常关心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民生方面的解读。”
跟乘客来“蹭”党课的赵先生(右)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 上海市党建服务中心供图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之际,人民群众渴望学习、领会到十九大精神的精髓所在。党课第一讲时,来自复旦大学的教师童一明早早来到会场,胸前佩戴着闪亮的党徽。他说,“作为一名党员,非常想听到对十九大报告的权威解读,帮助我们把报告的内容和关键点掌握得更清楚。”
而上海的这堂党课,刚好给予广大干部群众和专家共同学习和互动的机会。“学习十九大精神是广大党员群众当前首要的一项政治任务,除了书面学习以外,音频学习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式,音频党课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经常学、反复学,十九大报告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只看一遍,学一遍是不够的,要经常学、学反复、反复学。”上海市党建服务中心副主任朱志良谈及五家联合推出党课的目的时表示,五家单位共同整合资源,以优势互补,将上海市委党校精彩的、高品质的党课传送到广大党员的耳朵里,真正做到党课入耳、入脑、入心。
“我准备了18页讲稿,大约1万字”
十九大刚刚闭幕不久,上海市委党校的19名专家与教授紧扣十九大报告文本,紧密结合上海基层党建实际,准备为党员群众面对面上课解读十九大精神。
上海市委党校教务处处长王公龙教授担任第一讲主讲人 上海市党建服务中心供图
然而,时间紧、任务重,虽是党课的专家教授,面对直播音频的形式难免有些紧张。“音频形式很好,但直播形式的确对老师的挑战性很大,我是花了比平常更多的功夫准备,注意把十九大的精神原汁原味、清清楚楚、条理清晰、通俗易懂地讲清楚、讲好。”上海市委党校教务处处长王公龙教授作为党课的第一讲的主讲人坦言,“我就想一个问题,怎样让出租车司机也能听懂。”
直播一个小时,除了内容要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以外,对于时间的把握也成为了教授的一项任务。“因为直播的形式,我没参与过,但基础是要把课讲好、把讲稿不断地细化。我准备了18页讲稿,大约1万字,在讲到半小时的时候,要保证第9页讲完。”作为第三讲的主讲人,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宗建介绍,王公龙教授将第一讲的经验和体会分享给其他老师并提出建议,“直到讲课之前的早上,王教授还在对我的稿子提出意见,我还在不断的修改。”
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宗建为课程精心准备 上海市党建服务中心供图
当晚,讲课刚结束,工作人员就接到一位80岁老党员的来电,“今天讲得好,爱听,听声音老师应该很年轻吧?”当得知李宗建教授只有31岁时说,这位老党员感慨:“不容易,对党有感情,课程真下功夫了。”
语速不宜过快、要照顾听众中的广大老同志,要紧扣十九大报告、原汁原味、讲清楚是什么、为什么,务必手里有详细讲稿,不少于一万字……王公龙教授在工作群里每天都在不断地向各位老师们发出各种提醒。
“每次心都悬着,生怕哪里出错”
这场党课从第一场超50万人收听,到后面几期频频刷新纪录,保持了每天逾60万人在线收听的成绩,背后还有一群“不敢放松”的保障团队。
直播团队是每次来的最早的一支队伍,一般会提前三至四个小时到场。然而,这并不是直播团队第一次来到现场。阿基米德技术总监高兴介绍,“场地我们已经根据直播标准进行过一次硬件设备的排摸,条件合格的,我们会提前一周进行踩点。”
“这次直播比之前的直播的难点,就在于连续19天在不同的场地进行直播,每一个地点都会有不同的特点,场地大小、形状、会场布置等等细节都会对直播效果造成影响。”高兴说,“包括电梯声、关门声这样细微的事情,我们都必须考虑在内。每次直播时,阿基米德、海上畅谈、东方广播中心到现场的工作人员大约十来位,后台还会有七八位的工作人员,虽然我们前后方已经做足了准备,但因为这次直播非常重要,我们每次的心还是会悬着,生怕哪里出错。”
当晚,党课会在阿基米德FM《学习同心圆》和《海上畅谈》社区进行同步直播。第二天早上,观众也可以在上海基层党建网看到党课视频实录。
负责视频剪辑的幕后工作人员李若辰 王文娟 摄
摄像组每次几乎提前一个小时至一个半小时到达现场,摄像组领队陈建青介绍,现场有两名工作人员负责两个机位的准备工作,他坦言,这次摄像技术上面并不是很复杂,主要是保证时效性,是一项连续的工作。因为是系列党课,每晚拍摄结束后都要回到制作单位,检查画面质量,迅速上传至指定的网盘。“每晚全部上传完成,回到家也都夜里两点了,虽然我们三个人都不是党员,但是我们都因为参与这项工作感到光荣与自豪。”
这是一项接力工作,当夜深人静,摄像组终于可以回家休息时,上海开放大学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司的李若辰就要开始他的剪辑工作了。凌晨一点,他需要将两个机位的视频画面交叉剪辑制作成片,之后开始高清入库备份。凌晨二点左右,李若辰需要把视频转换成不同的码流去适应不同的平台,四点基本完成转码工作,将视频传到网站和手机端,并将视频传到两个电视频道,电视频道工作人员再根据各自平台需求再次转码上传,供早上电视平台播放。
早上八点左右,当上班的高峰期来临时,李若辰的背影逆向消失在人海里,他需要去补个觉,下午还要进行机器的调试工作,夜里又要继续开始剪辑。因为对工作流程的熟练,连着19天的视频剪辑都要由他一人完成。去年刚刚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李若辰,自豪地告诉记者,“领导把这么重要的视频剪辑任务交给了,表示对我很信任,我感到非常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