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理事单位 > 正文

新思想更加充盈 新阵地更加坚实

新思想更加充盈 新阵地更加坚实——广州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综述

广州文化强市“十大范例”⑧

文明,展示了一座城市的生活方式,更体现了一座城市的精神风貌。截至去年底,广州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2852个,累计开展各类活动近4万场次,惠及群众757万人次,构筑起“全市覆盖、出户可及、群众便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网络,裹着新时代的阳光雨露,吹进千家万户。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道岚

 

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182支宣讲团和宣讲小分队,深入村社广场、企业车间、田间地头开展宣传宣讲9100余场,形成了领导干部讲政策、专家学者讲理论、学校教师讲思政、基层百姓讲故事、青年学子讲体会的大宣讲格局;

“防疫进行时”“最美逆行者”“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网上直播活动258场,累计吸引5746万人次在线观看,民众精神大丰收;

新理念、新政策、科教文卫、生活常识……群众关心的事,正在广泛开讲。站上讲台的既有基层干部,也有专家志愿者;既有宣讲团、讲师团,也有普罗市民。小黑板、大喇叭、榕树头下、手机直播齐上阵,兼具乡土气与现代范的宣讲方式,让党的创新理论等“飞入寻常百姓家”。

近年来,广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让理论宣传教育在文明实践中动起来、热起来。全市建立专家学者、思政教师、基层百姓、青年先锋“四个100”宣讲队伍,推广“乡村大喇叭”“大榕树下”“马院结对共建”等一批基层学习宣讲品牌,成立全省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研究机构——广州红色文化研学院,打造研学实践基地。活用口袋书、短视频、云直播等手段,用“短平快”方式传播科学理论,编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三十讲》《学习金句》等文明实践系列读本40余种56万余册,思想载体更加充盈。

“一站多点”网络化阵地体系渐成形

“文明实践引领网络化文化阵地,要覆盖到群众所在的各个角落,提供可赏、可用、可感的全方位体验。”市文明办近年提出新思路:整合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农家书屋、纪念馆(博物馆)、乡村大舞台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建立实践中心(所、站)主阵地和“实践驿站”,构建“一站多点”、区镇村三级联建的网络化阵地体系。

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便民驿站。广州在抓好全国建设试点从化区、省级建设试点花都区和番禺区的同时,还从全市遴选了100个具有代表性的点位和街道(村镇),同步开展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示范点建设,并拓展探索在广州东站、广州南站、白云国际机场和博物馆、商圈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设置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场所,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仅确保“量的增加”,更实现了“质的提升”。

构建“一站多点”网络化阵地体系。广州调动各级力量,打通各部门壁垒,统筹实践中心(所、站)主阵地和“实践驿站”,将散落在全市各部门的各类文化服务阵地纳入文明实践阵地,做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文化似水,润物无声。新时代文明实践让新思想、新观念伴随文化服务走进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持续为城市带来新风尚。

奉献“广字号” 志愿服务新模式

人们说,志愿服务是观察社会文明程度的窗口。“有一分热,便发一分光”,随着志愿服务精神逐渐深入人心,公益事业在广州遍地开花。两年多来,遍布广州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立起了市民身边的志愿者队伍,贴心的“广式服务”让群众随时随地可享文化大餐。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市各级中心(所、站)开展志愿服务5211项,大大缓解了疫情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为拓宽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的联系沟通渠道,广州市近年用心打造“广字号”志愿服务品牌。在全市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联盟基础上,于区级层面成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共88个支队、956个分队),按照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标准强化队伍管理培训。

这一支由3400人组成的专业公共文明引导志愿服务队伍,将志愿服务资源与镇街文明实践所站进行“无缝连接”,常态化开展公共交通引导、日常创建巡查、环境卫生和群防共治等志愿服务。

广东志愿服务信息管理系统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广州实名注册志愿者人数已超过343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总数20%以上。“5个广州人,1个志愿者”正成就着一段广式公益新佳话。

市文明办谈突破:做好“四则运算”题 解好文明实践考卷

一是做好加法,解决文明实践“在哪做”的问题。这个“加法”,指的是“文明实践+”,即探索解决现有资源利用率不高、优质资源供给率不够、资源分配不均、文明实践中心资源向所辖文明实践所(站)流动不充分等问题。通过激活理论资源、整合公共服务资源、下沉优质资源、共享互补综合资源,最大限度发挥资源的综合使用效应。

二是做好乘法,解决文明实践“谁来做”的问题。这个乘法,指的是追求覆盖面和实施项目效果的最大化,即探索解决志愿者发挥作用不够、缺乏持续性、制度化安排等问题,产生一人、一地引领带动一大片的“乘数效应”。通过推动社会参与、建立平台队伍、推进“社工+志愿者”联动、完善激励嘉许机制,以先进文化熏陶民风民情。

三是做好减法,解决文明实践“怎么做”的问题。这个“减法”,指的是注重务实平实扎实,减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即探索解决文明实践活动脱离实际、吸引力不强,不注重结合群众需求等问题。通过革除陈规陋习,完善阵地建设标准,强化百姓“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相贯通的供需对接,精细化涵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四是做好除法,破解文明实践“做长久”的问题。这个除法,指的是压实各级党委一把手的责任,即破除一阵风、走过场、运动式等“官样文章”,推动文明实践建设持续开展。通过发挥“指挥部”作用,落实基本经费保障,完善“中心吹哨、部门动员、各方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中心、所、站密切联动的工作格局,为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文明实践工作搭建平台、拓展渠道。

编辑:
返回顶部